首页 -> 2008年第8期
民间舞教学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与运用
作者:王 薇
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的舞蹈课教学,一直将民间舞拒之于门外,这一现象的存在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是从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其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上看,民间舞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与运用都是必要的。
一、民间舞普通高校推广运用的必要性
民间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过情感融合与艺术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其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延续至今,依然能够表现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关键所在,其不仅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的表现,是我国民族文化、情感、审美等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有我们民族文化的存在,民间舞就有其生存空间。所以对于普通高校民间舞的推广,对于大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特征,体验民族情感表达,感受民族审美心理等有其必要性。
其次,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对于正在崛起的我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全球的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国家、区域、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呈现加速趋势。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我们在全球化中还呈现弱势,民族文化的回归尽管得到了认同,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舞蹈,在普通高校中加以推广,对于民族文化的回归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广民族文化、引导民族文化认识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再次,民族舞作为一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形式,与其他舞蹈的生存空间大不相同,这是因为,民间舞由于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和缺乏科学的规范与引导,基本上处于原生状态,表演者多是民间艺术家,即使专业表演者也是极少数,而不像其他舞蹈形式如芭蕾舞、现代舞那样走入课堂,形成规范的动作和学习方法,能够加以广泛的推广。可以说民间舞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更不要说加以推广了。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如果能够将其纳入民间舞的学习队伍当中,则对民间舞的生存环境将是一大改善。而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艺术舞蹈课由于侧重于舞蹈文化、审美认知方面的认识与培养,因此对民间舞推广具有良好的条件。
综上可以看出,民间舞在普通高校课堂推广具有合理性、适宜性和必要性。
二、民间舞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民间舞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艺术形式,其内在情感与表现形式无不带有我们民族文化的显著特征。
2.1.民间舞的内在情感
民间舞具有原生态的基本艺术特征,即舞蹈的根本动机源于情感的释放与表达。可以说民间舞是专为情感宣泄而生的,其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都融有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是通过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的艺术呈现,来表达一个民族对世界、人生以及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取向。可以说“情”是民间舞的灵魂,是民间舞内涵、神采、韵律和气质的集中体现,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血有肉的表现形式,是劳动人民情感发展到极致时的人体表现,充分表现着劳动者的情感与诉求。所以“情”是民间舞的生命,是民间舞作为一种舞蹈形式的主要标志。
以歌舞、鼓舞等常见的民间舞为例,此类舞蹈往往由多人进行集体舞蹈,众人同时舞蹈可以营造宏大、厚重、淳朴的效果,此类舞蹈多数在重大节日中展开,表达出人们喜悦、兴奋的内在情感,同时也是对内心欲望的一种宣泄,具有显著的民族情感表达特点。
2.2.民间舞的形态表现
民间舞作为一种舞蹈艺术,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体形态的表现来传达内在情感的。民间舞作为对我国众多民间舞蹈形式的一个统称,在形态表现上很难进行概括。这是因为我国民族众多,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间舞形式,即使是同为汉族民间舞,由于地区的不同,其民间舞的舞蹈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形体动作、舞蹈动态、表演风格、舞蹈道具选择等等都各有各的不同。
从舞蹈的动作来看,同样是肩,朝鲜舞的肩多是下沉到底的动作,新疆舞则多是跳动的,而蒙古舞则呈现出交融、转化,并表现出力度的对比;再以胸的动作为例,蒙古舞是扩胸,朝鲜舞是凹胸,而新疆舞则挺胸。
从舞蹈的动态来看,由于民间舞是基于情感的宣泄为出发点的舞蹈形态,所以其动态往往是跟随情感的表达而呈现出无拘无束、变化多端的形态。其舞蹈结构复杂多变,通过不同部位的力度转化而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
可以说民间舞的形态表现是多样的,在已有的表现特征前提下,并不拘泥于固有的形式标准。这也是其拥有生命力,得以不断发展并获得人们喜爱的原因。
三、民间舞教学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与运用
民间舞在实际的普通高校推广运用当中,一方面需要结合非专业舞蹈教学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作为舞蹈项目自身的艺术形式和特点来进行教学实践。以下作以具体介绍。
3.1.民间舞普通高校推广运用的基本原则
作为普通高校非舞蹈专业的民间舞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认识到,民间舞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审美教育,即通过民间舞的学习和锻炼,能够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对民间舞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够在观赏和锻炼中感受到其中的美,让学生体验民间舞的美,领悟到我们民族舞蹈的精髓所在。
其次,民间舞教学应当侧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学生对民间舞的学习,可以很好的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认识不同民族所呈现的民族气质和内在精神,如蒙古舞的学习就可以感受蒙古族的豪放;而维吾尔族的舞蹈则可以学习其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培养通过民间舞教学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就是,民间舞教学应当从身体素养的提升出发。这是因为,民间舞对表演者要求比较宽泛,任何一名大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不像其他舞蹈那样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内在气质与身体机能的配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2.必要的理论学习,领悟民间舞的内在情感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人们生活的地区较为分散,所以各种民间舞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了解、认识和掌握这些舞蹈的艺术特色与表现形式,就必须认识这些舞蹈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和从属的民族情感,首先从理论上对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诉求有所把握,从而在学习民间舞“形”的同时,领悟民间舞所内含的“情”,以情引形,通过情感的诱导以增强民间舞的内在动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借助想象力,把某一民间舞的历史文化、舞蹈风格通过形象的比喻而将学生引入舞蹈情境当中,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依托,这样在具体的学习中就可以投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音乐节奏,触发学生的动作情感。舞蹈是情感与动作的结合,而节奏是两者结合的一个纽带,掌握节奏在民间舞学习中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民间舞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如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动作,从垫步、提腿、转身、托帽到亮相,这一系列动作是伴随着既有的节奏来展开的,学习可以将这些节奏进行切分,通过与其表现主题相吻合的情感表达来发挥这些动作,连贯而成。
3.3.增加实践课的学习,掌握规范化的形体动作
准确、规范的教学是民间舞教学的一个关键。这是因为,作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民间舞学习,并不需要进行系列的完整的民间舞培训,而是对民间舞所含有的民族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色进行学习和感受,并能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舞蹈动作,而缺乏规范的教学过程,将难以达到以上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作为经过长期的无数人的传承和积淀下来的民间舞,其舞蹈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是具有极强的民族艺术特色,能够呈现民族审美价值取向的,而不规范的教学将使得对民间舞的学习似是而非,自然而然会消解了民间舞教学推广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规范化的形体动作,首先要在教学中形体语言规范化。教师在动作示范中必须要规范,要从动作发力、节奏、空间造型以及身体的整体与局部运用上考虑准确性;其次,是口语表达上要准确。教师在民间舞传授过程中,口语表达的规范化对学生准确把握动作过程和要领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作为普通高校的民间舞教学,还需要结合课时的具体安排,对不同的民间舞形态有所取舍,以典型化让学生领略民间舞的审美与内涵;其次,民间舞教学在追求形体动作规范化的同时,还需要教师对舞蹈原生态加以把握,毕竟,民间舞是一种原生态舞蹈,没有原生态的呈现,也就失去了其内在生命力。
王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