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融德教于语文教学

作者:张琳洁




  古人对教师的定位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道”即“道理”,包括为人处世,做人的道理,其次才谈到“业”。由此可见,古代教育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现代教育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样“德”也在首位,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融德教于教学呢?
  
  一、激发情感
  
  教学鲁迅的《药》一文时,当我强调刽子手康大叔刑场上出售人血馒头时,“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地往下滴”时,有些学生竟然拉长腔调喊道:“红的是血,还热着呢!”我的心猛地一颤。面对为劳苦大众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者,他们非但不敬仰、缅怀,竟然还能打趣调侃,我不由得痛心、难过、羞愧,更陷入深思——必须抓住机会,激发他们的情感,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设身处地思考一下,当你满怀兴奋地为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扫地、打水等)后,得到的不是大家的称赞,却是别人的冷嘲热讽,你的感受如何呢?他们一致回答:“不满,难过”!我又进一步问:“夏瑜为之献出生命的事业是为个人谋利益吗”?同学们洪亮地答道:“不是!他是为中华的劳苦大众!”“那么我们面对刽子手对革命者的行为该如何?”我接着问,全班同学一下子变得格外严肃,一些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联系当今的幸福生活,表达对革命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自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自我省察
  
  我们平常评论他人往往是头头是道,而很少省察自我,荀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以无过矣!”基于此,我把自察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例如,学习《阿Q正传》时,我一边让学生品读文中描写阿Q性格特点的语句,指出他性格的特征,一边要求每位学生自我对照,看自己是否也有此性格,这样一比,学生哗然:“原来我们也常用‘精神胜利法’啊!”紧接着我让学生各写一篇《我看“精神胜利法”》。同学们联系自我,既认识了阿Q其人,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也省察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意识。
  尤其是学习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我要求学生逐一对照自己,省察自己在保护环境中,哪些行为是有益的,哪些行为是有弊的,查找缺点,弥补不足,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位严以律己的爱护环境的好学生。
  
  三、培养爱心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今人云:“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便变成了美好的人间”。同样,我把培养学生的爱心,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收获颇丰。例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一一列举出主人公别里科夫的种种行为,并谈谈自己对他这种行为的认识与感受,进而联系自己是怎样处理生活中的事件,这样,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一致得出:处处关爱他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爱与尊重。
  学习《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时,学生从作者那饱含浓情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亲人之爱,学到了孝敬长辈,关爱晚辈,并推而广之,大家共同讨论如何爱自己的亲人,如何爱周围的人,如何爱素不相识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自己的心愿,有的说:“爱父母就要让父母开心!”有的说: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人……这一节课大家认识到了爱的真谛,理解了爱的含义。
  
  四、树立自信
  
  有人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这其实也是人的道德修养的一部分,空洞的说教不能使学生感兴趣,于是把这一点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自信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譬如学习《荷花淀》,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挖掘人物性格的共同点,其中就有“自信”。面对武器先进的日本侵略者,男主人不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胜利,因而他们勇气十足,斗志昂扬,女主人同样充满自信,而且她们相信不比男同志差,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她们边劳动边操练,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后,联系实际,讨论自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自信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意义。有的学生感叹道:“自信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啊!”
  我认为德育教育时时可以穿插在语文教学中,这样使学生不仅学到语文知识,而且也受到较好的道德熏陶,一举两得,确实不错。
  
  张琳洁,教师,现居河南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