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素芭》教学案例

作者:邓 薇




  一、设计思想
  
  文学教育是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它的核心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培养的重点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文学鉴赏课应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在鉴赏和想象中探究领悟小说的精彩神韵,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领会小说内容。
  (2)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运用“评点式读书法”进行教学,以学生阅读交流为主,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领会人物塑造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打开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如夏洛蒂·勃朗特笔下那个虽没有漂亮的外表但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简爱;《乱世佳人》中既可爱又可恨的郝思嘉;《战争与和平》中充满浪漫与幻想又多愁善感的娜塔莎。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再来结识一位印度女孩,她的名字叫素芭。
  (二)整体感知
  师:素芭是怎样的一位女孩?她又有什么样的经历和遭遇呢?请同学们从《我的女儿素芭》、《我的朋友素芭》和《素芭“自述”》三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来谈谈素芭。
  生1:我选择《素芭“自述”》这个话题。素芭不会说话,她应该可以用手语向大家讲述自己的遭遇。(生笑)
  师:你对题目的理解很正确。自述加上引号正是因为素芭是哑女,她不能用语言和大家交流,但是她还是有思想的。好,你开始“自述”吧。
  生1:我叫素芭。因为我不能说话,所以我成了父母的负担。他们都不愿意和我交流。村子里的人们也都歧视我,我感到很孤独。只有可爱的小动物才是我的知己。它们也不会说话,但是它们能理解我的痛苦。在村里人的逼迫下,父母竟狠心地把我嫁给了加尔各答的一户人家。当我的丈夫知道我是哑巴时,他又娶了一位新娘。这就是我悲惨的命运啊!
  生2:我要讲《我的女儿素芭》这个话题。我的女儿素芭长得非常的漂亮,有一双迷人的大眼睛,只可惜她是个哑巴。她的降临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我们经常听到村人的各种议论。尤其在素芭的婚姻大事上,我们真是焦急啊!村人还到处谴责我们。幸亏加尔各答的一户人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愿意娶素芭。我们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生3:我的朋友素芭其实是我的同村人。她长得很美丽,心地也很善良,只是不会说话。不过这在我钓鱼的时候,有这样一位不会说话的同伴也是不错的。每次她都会给我带来一个槟榔包。现在听说她嫁到了加尔各答,生活应该还不错吧!
  师:刚才同学们的讲述都很精彩!(鼓掌)可见大家对小说内容的了解是比较详细的。素芭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命运却是如此的悲惨!真让人感到同情和惋惜啊!那么泰戈尔在小说中是如何塑造素芭这一形象的呢?这是我们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三)鉴赏形象
  师:小说中素芭的刻画很成功,这体现了泰戈尔高超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尝试着用“评点式读书法”,对素芭形象的塑造进行评点,从而欣赏泰戈尔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评点式读书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方法。所谓“评点”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是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下面我们就以小说第一部分为例试作评点。
  (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例1: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
  师:我在“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和“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
  下面画了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素芭得不到人们的关爱和理解。在人类社会里她是孤独者。还有我在“设法”下加了点,素芭为什么要“设法”躲避呢?
  生:因为人们总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发表议论,素芭虽不会说,但能知道一切。她内心是痛苦的。
  师:对。所以我做了这样的评点:这是一个内心敏感的少女,她周围的人们却是极其冷漠的。
  例2: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师:这是对素芭的什么描写?
  生:肖像描写。
  师: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非常美丽的一位姑娘。
  师:我在旁边作的批注是:“掩藏”写出了黑眸是如此的深邃,引人遐想。两片嘴唇如娇嫩的新叶,多么美丽清纯的一位少女啊!比喻非常贴切。
  师:在描写素芭的肖像时,作者还进一步写了素芭迷人的眼睛。请看例3。
  例3: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
  师: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
  生: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写道:“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所以眼睛的刻画可以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这处我作的评点是:素芭掩饰不住的热情和渴望,忧郁与伤感蕴含在饱含诗意的描述中。丰富的内心世界从眼神中流露出来了。正面描写极为成功。
  师:刚才我向大家介绍了作评点的方法。我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评点。四人一组,从余下的五个部分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评点。然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评点。
  (学生分组评点,各小组活动积极,纷纷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
  师:现在请每个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评点。
  生4:我们组评点的是第二部分。“小溪的絮语、……拍打着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灵的彼岸。”在这里自然界的声响和素芭的无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热闹的忙碌的世界里,素芭是那样的孤独寂寞。另外“那时辰,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一个静坐在一棵大树的绿阴底下。”这一句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孤独的令人同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师:很好,人物形象的评点比较到位。
  生5:小说第三部分写到“当素芭钻进牛栏,……用嘴舐她的身子。”我们觉得这一句的描写虽然很温馨,但是让人心酸。不会说话的素芭只能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师:好,对这部分描写作用的理解很准确。
  生6:第五部分素芭的月夜倾诉一段我们觉得写得很有诗意,细腻的心理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塑造。另外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无奈又无助的素芭只能在大地母亲的怀里哭泣,多么可怜的女孩啊!
  师:好,心理描写的作用不可小视啊!
  生7:我们觉得从第六部分中写到的“新郎倌同几位朋友一起来相亲,……挑选自己中意的祭祀牲品。”这里可以看出印度女性的地位是如此低下。素芭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
  生8:(迫不及待)第四部分写到“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另外第五部分中也写到“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漫不经心的回答,没有丝毫分别的惆怅,这让素芭倍感悲凉。
  师:同学们的评点比较全面,都很好。我们总结一下,作者是用正面描写(眼睛、嘴唇)、侧面烘托(生活环境)和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村人)等多种手段来塑造素芭的。这节课我们通过“评点式读书法”领会了人物塑造的写作技巧。希望大家课后能积极实践“评点式读书法”,用心体会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提高自己文学鉴赏的水平。
  (四)布置作业
  选择名著中的某一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论,字数不限。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合本单元小说鉴赏的话题“人物”,引导学生运用“评点式读书法”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形象,进而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写作技巧。“评点式读书法”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文本研习的一种方式。它的运用激活了语文课堂,学生积极投入,在对话交流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得到彰显。因而本节课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效果良好。
  邓薇,浙江黄岩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