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正视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

作者:姚 炜




  网络是一个天然图书馆,它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文字材料,其资源富裕,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而且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给师生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发贴交流,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平等互助式的交流方式是许多同学乐于接受的。其资源庞大,利用率高,受益面广,绝非纸质文本所能达到。
  
  一、化弊为利,学会用运。
  
  网络环境对语文学习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如何利用,至关重要。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主力军,面对当今网络不良信息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我们应高度重视,警惕。因此,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阅读中外名著,精彩章句,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信息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老师授课,因人所需,选择自己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信息,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阅读空间,有取舍地学习阅读,发表个人观点,交流切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切忌粗放式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分类分块整合,丰富课外知识,充实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律自主意识。
  笔者在执教《鸿门宴》时,给学生设计了一堂网络“鸿门宴”,让学生在学校的网络上搜寻与本课的相关的网站,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共同探讨“楚霸王项王为何是失败的英雄?失败于何处?”“沛公刘邦老谋深算,为何能逃脱险境?”然后联系实际,据此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发贴交流,利用网络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交流和知识积累,学生兴趣盎然,在课外还搜集了许多关于本课的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者还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浏览所有学生的观点,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以及评价时所需要的多种类型的典型范例,再借助网络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每一位学生,多角度进行有效精彩的点评,同时许多同学还在网络中挖掘出许多与课文相关的珍贵的资料。
  
  二、教学多样,注重科学。
  
  语文课课堂教学要程序化与教学多样化相结合,利用网络教学,教者要预先制作课件,而这些多媒体功能的课件又按照一定的程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语文教学过程千变万化,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良莠不分,把与课文有关的大量音像资料一股脑儿地展示给学生,教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学生情况,有取舍地对预先准备的课件进行整合调配,倘若一味地照抄照搬,势必限制语文教学的丰富性,灵活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遏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失却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
  网络教学它是以传统教学为平台构建的。传统不等于落伍,现代不等于实用,面对信息大潮,语文教学应该永葆自己的本色,不必一窝蜂赶潮流,让老师变成演员、放映员。语文教学活动接近于农业生产而不是工业生产。不是每一滴雨都落在学生心田,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生根发芽,它需要一个过程,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所以大可不必要求语文老师堂堂都用课件上课,要结合实际,灵活用运。
  
  三、注重情感,人机互助。
  
  网络教学尤其要注重师生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如果一味地注重人机交流,教者就会变成机械的放映员,从而淡漠师生互动,冷落师生情感,搁置文本交流,使师生间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疏远言传身教这一传统的教法,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心理交流,使教者的真情、声音、动作、眼神等许多有形可感的交流方式被呆板机械的幻灯片放映代替了,而且形式单调,学生极易产生疲倦心理,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共鸣,无法对学生的情绪作出相应的反馈,不能完成许多教者主观想要传授的东西,死板单一,枯燥乏味。要知道语文之美最重要的是通过文字、诉诸视觉去传递的,当我们平面世界的文本全都转化为视觉图象、听觉声音等具体感观时,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想象空间和思维顿悟也就随之淡化了,失去了文字的丰富的内蕴,将变得媚俗、虚伪、妖冶,也就不像语文了。
  要正视网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冲击,直面冷静,因势利导,不要排斥,拒绝,全盘否定,理清网络信息资源的源和流的关系,为我所用,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姚炜,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