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走出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误区

作者:任旭峰 柴姝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全面走进中小学课堂已有几年时间,一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能力发展及良好人格的生成,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程在诸多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时难免会走入误区。
  
  一、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完全隔裂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已存在了许多年,这种特定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课堂教学全面走向“民主”、“开发”的今天,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必要加强学生识字、写字、解词、造句等能力的训练,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也就无从谈到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及人格魅力的生成。新课程教学对这一点也做了强调,在知识与技能这一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我们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把传统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与新课程完全隔裂,不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语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要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吸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如: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条理性)为我所用,把这些有价值的方面深入到新课程教学中,这样更能为新课程的改革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产生不竭的动力,使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长足发展打下艰实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形式与效果相脱节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教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都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础,以收到课堂实际效果为目的。但是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有些语文教师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活动的设计上,过分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一位教师在组织《故乡》一文教学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表演片断:几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扮演小说中的“我”、豆腐西施杨二嫂等人物进行对话练习,然而这几位同学表情呆滞,完全是照本宣读。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为迎合新课程过分追求片面的形式化,这样的课堂给人的感觉只会是头重脚轻,华而不实。因此,课堂组织形式必须为本节课教学目标而服务,活动的设计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基础,真正做到可行、实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的、朴实的、扎实的。
  
  三、教与学的脱节
  
  教学包括了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是目的,教为学服务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摘“桃子”,这恰当地说明了教与学的关系。但有些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还是把教与学这两个方面隔裂开来,教师的语言与学生的语言似乎缺少一种内在的联系,只是一种对话而已。对学生所做回答只是做简单的评论:对与错,不善于去启发引导学生,不注重对学生摘“桃子”过程的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情感上的沟通。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对错声可谓是此起彼伏,听课下来,私下问身旁的一位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他的回答令人惊讶,“不知道”。类似的课堂就是教与学的脱节,教师是教了,学生又学到了什么呢?让人困惑。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教师就必须做到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用“心”去教,让师生的互动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课本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隔裂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版本很多,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测试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在这种“一标多本”的格局下,有的教师认为课改后的语文测试题课本上没有,学不学课本无所谓,只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改后的语文试卷主要是立足于改变过去测试中过分强调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测试以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主,课改后,语文教材的结构安排更趋合理,所选篇目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不能脱离课本内容,而且更应该悉心研究教材。我们常说: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研究,牢牢把握住了语文课本这个“宗”,以不变应万变,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处变不惊,才能更好地面对课改后的语文测试。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语文学习范围之广,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同时,还应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素材:读一张报纸、看一本杂志……都会有不小的收获。学校校情不同,条件有别,但我们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例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推荐的古今中外阅读名篇必须让学生去阅读。有这样一道题:
  请你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这道题的设计有一定的开发性,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水平,如果学生没有参与课外阅读,很可能是无话可说。
  把课本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隔裂的做法是错误的,忽视课本教学,语文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注重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就难以提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课内课外两手抓,才能面对课改后的语文测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五、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脱节
  
  新课程强调各学科领域之间联系的一致性。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工具性决定了它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但如果学不好其它学科,也将会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这样一道题:
  请用正确的语言表述下列分式: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也将很难顺利完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的一致性,要求学生不能偏科,必须做到全面发展。这也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融通其它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旭峰,柴姝芳,教师,现居山西长子。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