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陶渊明《饮酒·五》意蕴探析

作者:张 隽 李瑞星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政治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在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后弃官归隐,终身不仕。诗、文、辞赋俱有晋代大家。赋以《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文以《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最著名。诗现存百二十余首,多描绘自然景色及田园生活,被后人尊为“田园诗”之祖。但对世事并未完全遗忘和冷淡,亦有金刚怒目之作如《读山海经》、《咏荆轲》、《咏三良》等即是。诗风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意境,备受唐、宋诗人推崇,有《陶渊明集》。《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这是一首倍受赞誉的田园诗,这一时期的隐逸大诗人陶渊明,可称是把酒与诗联系起来的第一人,他不但以酒大量入诗,以至于几乎篇篇有酒,又把饮酒所得的境界用诗歌表达出来。本首诗自然,如叙家常,但平淡中却透着华彩,简朴中又极含风韵。没有丝毫的雕饰,却诗意盎然;实以平叙,却意境深远,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卓远的思想境界尽显其中。此诗通过结庐人境、心远地偏、采菊见山、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叙写,反映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悠然自得的心境。
  开篇即为奇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庐”,建造房屋;“人境”,人们聚集的地方;“车马喧”,车马的喧闹,意味着上层人士间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间的各种纷繁杂尘。诗人将住所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诗人紧接着就有了一问:“问君何能尔”?你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尔,代前句;然后自问自答“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义是远离俗世,深层意义则是指超脱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句为全篇之骨;“地自偏”:觉居处僻静。这句诗将诗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态度明言道出,一个归隐之士的高雅情志跃然纸上。它告诉读者,诗人的心灵超然净化,使车马喧闹的环境也因之幽静僻远了,诗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同时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这四句借眼前之物,谈人生哲理。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其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突然转折,造成悬念。第三句借势发问,第四句给出答案,四句浑然一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认为是陶诗的名句。可以想象诗人在醉酒之余来采撷菊花,是怎样的一种悠闲,而正此悠然间,远处被山气缠绕的庐山与目光不期而遇,庐山入目既非本意,也非有意,只有思想真正远离官场,心远尘网,才能在采菊见山之际,景与意会,这一“见”字,足见自然之美与悠然之乐,显示出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也使这无意借了景却抒了情的妙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出一幅恬淡,淳朴的画面,暗喻晚年归隐生活安宁,此时心情如飞鸟返林,池鱼归渊。人亦悠然,山亦悠然,故山气之佳,飞鸟相还,无不与心境合拍。诗人在此自然地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挚爱和远离世俗“羁绊”的轻松愉悦之情。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景,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从自然运化的景中所领悟到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已尽而意无穷,意味隽永,以议论的方式把隐逸乐趣推向了极点。这两句也是对全诗的总结。“此中”,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这是全篇之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逻辑的语言却无法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诗人在物我两忘和同构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两句既可以看出老庄哲学的痕迹,也可以让人感悟到后世禅宗大彻大悟的意味。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提示了全诗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心远”为全篇之骨,“真意”乃全篇之髓,而这里的“真意”正是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鸟倦飞而知还”之意。诗人在田园生活中领悟了人生的“真意”,集中体现了他安贫乐道、摈弃世俗功名、陶醉自然韵致、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精妙独到的景物描写是此诗的突出特点,诗中虽写的是自然实景,但更多的是写诗人意中之景。通过写景勾画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此诗中的景物又不是纯客观之景,而是处处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感受,饱含着诗人热爱、依恋田园生活的襟怀和意趣。诗人重在对生活、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之中,达到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意的完全融合,在超凡脱俗的境界之中表达诗人达到“净化”的程序的思想。造语精到是此诗的又一特色。此诗用意深微,而语言清悠隽永,有自然之味,而又极为精当,如“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活画出了诗人在采菊之际,无意看山而偶然见山的悠然神情,看似信手写出,实则精当无比,于平淡朴拙之中见其语言功力。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平淡闲放,粗看通俗,明白如话,实则丰富浑厚。
  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首诗就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如:“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抒写超脱尘世的感受,是抒情,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融,历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为后世所称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从写景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陶渊明《饮酒》诗共二十首,本篇为第五篇,当写于其归隐后不久。题为《饮酒》,据诗序说,是因为这组诗都写于酒醉之后,实际上是借以述怀,取其坦率不受拘束之意。
  整首诗平淡自然,明白如话,没有奇特的物象和华丽的辞藻,又韵味深远,含蓄炙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田园情趣,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霍松林《唐诗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
  [2]《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出版社
  [3]冯华著《优秀文学作品赏析》中国青年出版社
  [4]程章灿编《魏晋南北朝诗》天地出版社
  
  张隽,李瑞星,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