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培养职高生文学素养之我见

作者:龙德祥




  现在职高语文教学存在“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怎样才能让职高语文教学伴随改革之风更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人文性,从而做到以文学的内容进行教育,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教育,以文学的姿态进行教育,这是我们职高语文教学者的科研课题。根据我多年从事职高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其途径应该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纵横发展。现就点滴体验,与大家商槯,不吝赐教。
  
  一、低标准,从基础开始培养
  
  职高学生素质低,已是个普遍认可的事实,《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指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知识差,依赖心理强,自卑心理较重的现状。因此,对这些“时代的弃婴”进行及时的救援恐怕是职高生自己最迫切的需要,但是职高语文教学挽救“弃婴”的过程,还只流于读写的层面,重语文知识(如拼音,字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认为给职高学生讲文学问题简直是不可问津的事情,这就步入了职高语文教学的误区,事实上职高语文教学与普高语文教学一样,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要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就是明证。当然,培养职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能与培养普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驾齐驱,普高学生的素质高,都是些进入大学本科的料,甚至有一群人要步入北大、清华的门坎。这就决定了在文学素养培养中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因此,要根据职高生语文基础知识差,厌学情绪浓的特点,做到低起点,低要求。
  低起点,就是在职高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要求,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初中课本中的优秀散文和诗歌,让学生来复习一遍,加强朗诵和背诵。在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强化文学意识,培养文学素养,构建人文精神,主要从明白易懂的诗歌和散文入手,可选择如下篇目:《雪》、《饮酒》、《登幽州台歌》、《海燕》、《醉翁亭记》等等。
  低要求,就是在所选择的这些诗歌和散文的学习中,不要求学生领会得深,掌握得透,而主要增强文学意识,陶冶文学情操,提高文学素养。如教陶渊明的《饮酒》,主要培养学生感受菊花的形象美,享受南山之幽的田园美,让学生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中感受菊花,南山的意象,感受花间山谷的幽深和怡然,至于作者辞官归隐的社会意义和极其复杂的权利之争的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探究;在教高尔基的《海燕》时,主要引领学生去欣赏高尔基充满激情所描绘的海燕的勇敢形象,品味它“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的勇敢形象和矫美英姿。至于文章中的“无产阶级战斗者”的深刻含义暂不探究了。
  
  二、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文学素养形成的不竭动力的源泉,学生产生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的努力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通过对初中内容一个学期的复习后,在学生对文学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后,以此为基础,利用职高教材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1、通过职高语文课程的文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在通过职高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的过程中,要选择优美的文学作品来作为示范,优美的散文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孙梨的《黄鹂》等;优美的诗歌如曹植的《白马篇》,舒婷的《致橡树》,《诗经》,《楚辞》等。在教读这些作品时,有意设计学生要掌握的文学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钻进老师的“圈套”,自然而然地产生浓厚的文学兴趣。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把短诗、散文发表在墙报上,学校刊物上;借助社会文化平台,让学生发表文学作品,激发写作兴趣,例如甘忠宇在平坝《珍珠泉》文艺期刊二00八第二辑上发表的《碧海映丹心》意象极有特征,有文学个性:细雨酥油油/春阳木青青/手托我素卷/风授我衣襟/高楼亭上坐/明月生光辉/前程仕路远/碧海映丹心。同样,黄成同学的《彼岸》也扇动了文学的翅膀:用一颗期待的心/构造一个美好的将来/那里/有蓝天白云/那里/有炫丽的韶华/我要奔向那儿/实现我求索多年的梦。这两个同学的文学素养的形成,指导教师功不可没;另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郊游,野炊,乡村旅游,帮助农民插秧,割谷,参加地方文艺社团等活动来搜集文学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三、从广度和深度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以上铺垫,学生对文学知识有了一定基础,对文学欣赏和文学创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地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做到纵横发展。
  1、从广度上培养。所谓广度也就横向发展,就是学生涉猎众多文学作品和文学样式,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从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从鲁迅到巴金到史铁生等作家群的文学作品;从诗歌到散文,从小说到戏剧。当然对职高学生不要求深透,只作广泛了解,只有在他们博览群书之后,遇到失败时,才会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难过”的普希金的诗句来抚慰自己;当同学分别时,才会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来使送别的场面生动,活跃送别的气氛;当他们离家孤独的时候,才会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境来找到朋友;游览黄果树瀑布时才会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欣赏壮丽景物;畅游三峡时才会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抒发自己的豪放情怀。总之,广泛涉猎之后,文学是他们生活的精神食粮,会变成他们的生活力量,文学是他们生存的内容,到那时,他们个个是才子佳人。
  2、从深度上培养。所谓深度也就是纵向发展,内容宽泛,内涵丰富,此处只拣几点略作探究,也算珠海拾贝,抛砖引玉吧。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遣词造句入手,深入到文学语言的鉴赏,语言是作者与读者唯一的媒介,文学作品的特点主要是语言,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意义,比如在教《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下列词语的好处,以此来训练学生文学语言素养:“层林尽染”,“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色之深浓;“鹰击长空”,“击”显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鱼翔浅底”,“翔”字突出鱼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自由轻快地游动,犹如在天空中飞翔。散文的语言优美含蓄,感染力强,比如在教《黄鹂》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一段时,要引导学生从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上,体味语言的精彩,三个“这里”勾勒了太湖美,从湖的长堤到林、竹、桑、苇,再到天气,层次井然,四个四字短句,整齐优美。小说和戏剧的语言要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符合人物身份,如在教《药》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康大叔的语言,抓住“抢”、“扯”、“寒”、“抓”、“提”、“哼”、“闯”、“披”、“摁”、“嚷”等动词来分析康大叔横蛮凶恶的形象。其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文学形象。“形象”是文学的生命,懂得鉴赏、分析和塑造文学形象,几乎就懂得了文学的全部。第一、要培养学生的“意象”知识。“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就是诗人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比如在教《沁园春·长沙》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本文作者选择了远眺的群山,层林;近观的江水,船只;仰视的长空、雄鹰;俯察的江底,游鱼,这些耀眼明快,活泼矫健的景物共同构成一组意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第二,引导学生分析形象。如在教《药》时,要引导分析康大叔是个凶恶的刽子手,他有横蛮凶恶的性格特点,华老栓愚味,善良,夏瑜为革命坚贞不屈,慷慨就义。最后,从文学创作的手法(如象征,比喻、排比等)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如形象描写,动作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等)上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引导学生初试塑造文学形象。比如在教《孔雀东南飞》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把握“比”、“兴”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比兴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念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夕鸣,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现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和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到了质的飞跃。
  
  龙德祥,教师,现居贵州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