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构建人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罗时顺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强烈地呼唤着教师角色转变。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出现,而是以行为方式呈现。所以,教师现在真正应该做的事情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努力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下面是笔者近年来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就关于构建人性化课堂教学的几点尝试,仅供同行参考。
  
  一、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考虑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高质量的教学依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而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保障。罗杰斯认为,只有当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学习时,学习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考的气氛,激发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由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性的活力得以充分展现,智力因素才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诗时,教师可以在钢琴曲《天堂》的伴奏下,教师通过动情入境的多次诵读,引导学生不断体会文章的意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美的感悟中,学生当即创造出了一篇篇优秀的课堂作文来。
  
  二、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选择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应试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人性体验,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显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生。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接受、探索、模仿等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设计分为分组学习、理解诗意、学生提问、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理由等环节,在使学生充分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写”或“画”两种形式来表现诗的意境。这样就完全打破了过去课堂上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论向我们揭示了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现实生活也需要每个人都利用各自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通过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不同智能,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现、收获并获得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同一概念或同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不光使学生认识静态规律,更要认识动态规律。
  
  四、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构建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开放自己的课堂,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机会。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如在教学对联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对联,进而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对联。还可以让学生在村寨、单位、街道等搜集贴的一些对联,然后在课堂上来读读、议议,体会对联讲究对仗、寓意深刻等特点,再鼓励学生尝试为家里或邻居写几副春联。这样将校外环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语文与生活的应用问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因而,作为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时,更要把握其精髓,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罗时顺,教师,现居贵州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