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中学文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文亮




  改进和加强文学教育,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深化课标精神的必然发展和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在淡化和忽视文学教育,只片面强调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教学。现在,加强文学教育的认识已引起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以下是我在文学教育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写出来与教育同仁磋商。
  
  一、加强和重视文学教育,首先要明确文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什么是文学教育?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指出,文学教育就是人学教育,人文教育。文学教育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文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健康素质、科技素质、文学素质、道德素质等等的综合素质。就中学来说,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上述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科学、健康、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锻炼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作为一位合格健康的公民,要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位作家、艺术家,要艺术、真实地反映社会,他们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他们应具有反映生活的丰厚的语言基础,精湛的艺术技巧,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他们还必须具有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正义感、使命感,还要具有正确的区分善恶、真假、美丑的审美标准,才能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进而去准确、真实、艺术的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类的优秀作品。文学教育还有一个特殊的目的,就是要为我们社会和国家发现、培养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使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后继有人,后来者居上,为我们的文学事业早出人才,多出人才,早日呈现出一个群星灿烂的大好局面服务。教学实践证明,文学教育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明显影响。
  文学教育的任务又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要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主要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教学,在孩子们幼小心灵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成材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使他们从小就从各个方面得到熏陶培养,使文学教育的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二、初中语文文学课应怎样进行教学。
  
  要实现文学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文学课文的教学来完成。这要根据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和特点灵活施教。下面,我着重谈谈诗歌的文学教学。
  诗歌是语言最精练、最富韵律美、节奏感,历史最悠久的文学体裁之一,它一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热爱。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的终极目标放在了应试上,只要诗歌试题学生能得满分就行了。很少从文学的角度去发掘教材的潜力,真正发挥文学教育的目的。怎样发挥诗歌的文学教育作用呢?笔者曾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用诗歌教学去圆学生的诗人之梦。
  笔者以前多次收到初中或高中已毕业的学生来信,这都是他们去南方打工时的来信。他们在信中提出想学习写诗的想法,向昔日的语文老师请教起怎样写诗来了。或许这是他们受了南方水乡灵秀水土和深厚文化影响罢了。但他们热爱诗歌,想成为诗人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这使我常反思起我们的文学教育特别是诗歌教学的缺失。假如当时能很好进行文学教育,这些学生岂不成了当代的诗歌新秀?抱着这些反省,在后来的诗歌教学中,我首先就是激发学生要树立做诗人的抱负。我说:“在你们当中,肯定会有几位当代新诗人出现,或者要出现一位大诗人。不过,现在还不能确定是谁,努力吧,未来的诗人!”学生顿时群情激奋,读诗的热情高涨。其次,在诗歌教学中,结合诗歌内容,诗人的思想情感的鉴赏,启发诱导学生要做诗人,先要学会做人,要有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节,龚自珍无私奉献的精神,臧克家爱国爱民的情感……根据每首诗歌的不同内容、情感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让学生明确,要做诗人,必须先要具备诗人的深入生活,了解观察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的社会责任感,才有资格做诗人。
  (二)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手段去感染打动学生,投入激情澎湃的诗歌学习中去。
  诗歌是有声语言,具有阴柔美、雄壮美、音乐美、韵律美的特点,诗歌教学应把这种美质传达给学生,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朗读,这是对学生最富感染力的教学艺术。朗读可用多媒体手段,放录音、看碟片,但最具魅力的还是教师的躬身示范,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朗读,这才最能激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师的朗读中,学生学会读诗,再由学生模仿朗读,进入创新朗读,达到“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境界。用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欣赏中去,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达到熟读成诵的极致。
  (三)从艺术技巧上指导学生写诗。
  在学生有了做诗人的抱负后,还要从写作技巧上指导学生,激发写诗的兴趣,坚持练习。
  1、对对联,让学生打下写诗的基础。古人训练学生写诗就是从对对联入手的。欣赏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对对联尤为适用。对对联可以开拓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运用对偶辞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的形式,先由教师出上联或下联,学生对下联或上联,或由教师指定范围,学生拟对联。这时,课堂气氛顿时浓烈起来,学生对对联情绪非常高,抢着发言。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再由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对联,连后进生也出人意料地对出好对联来。
  2、指导学生从练习新诗开始,学习写诗。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兴趣浓起来后,教师就适时的引导学生练习写诗。每首诗歌教学完毕,教师可布置一些新诗写作作业,篇幅不限,可是五六句的小诗,也可是十几句稍长诗作。同时指导学生作诗要精选物象及意象,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思维情感,力争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对比、排比等辞格,按汉语拼音押韵即可,学生的练习,常有精萃之作出现,甚至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都喜欢写诗,极大调动了学生作诗的积极性。
  改进和加强文学教育,势在必行。文学教育之花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张文亮,陕西凤翔董家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