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关于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的思考

作者:黄群芳




  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是一种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主要素材,以学生登台发言为主要方式的能力训练,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的有效活动。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形式多样,内容灵活,它实践了大语文学习观,打破了课堂时空的框架,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实施,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为语文的课堂学习创造了一个极其宽泛的社会生活背景。
  其实,任何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都不陌生,有许多教师还曾多次尝试开展这种活动。从理论上来讲,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实践的效果似乎并不像上文所说那样令人向往。原因何在?主要是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忽视了活动的计划性、忽视了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忽视了活动效果的及时验证等方面的因素,致使活动之初教师学生热情高涨,一段时间之后师生又觉得索然无味而不了了之。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呢?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值得注意:
  
  一、整体计划,循序渐进
  
  语文课前五分钟活动也像作文训练一样,从学生进校到离校的三年里,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计划,要对各个阶段学生在阅读、收集资料以及听说写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且进行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课前五分钟发言”活动可以根据课标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活动目标(包括发言的内容,指导的重点)都按照从简到难的顺序安排。七年级要求学生能清楚、完整的叙述事件。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的同时,也在叙述的完整性、叙述顺序、详略安排上进行指导;八年级要求学生能有条理的说明、介绍,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指导其在记叙、说明中安排清晰的思路,学会在表达中运用优美的语句吸引听众;九年级要求学生能阐述比较复杂的记叙内容,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观点,同时,还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这种层级推进的设置,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帮助其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不仅能激发、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是拓宽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鼓励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如果课前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内容方面,就课前发言而言,就有相当广阔的范围:可以介绍自己,播报新闻消息,讲述见闻,成语故事,讲名人趣闻,说历史人物,道凡人琐事,介绍奇特景观,说说新鲜故事,揭示自然奥秘,还可以介绍一个人,介绍名言或是警句,介绍一种运动,介绍一种好办法,推荐美文美篇,还可以有日记大家听、诗词我来背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是课前演讲、课前辩论;也可以是表演短小课本剧、诗词背诵接力;也可以是精彩的有创意的语言游戏、故事接力游戏、歇后语接力赛、设计数字成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材料,学生积累或
  记忆、摘抄;还可以将音乐与语文联系起来,要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歌曲曲调把背诵课文唱出来等等。
  
  三、注重课内外勾联
  
  课堂语文教学的主要素材就是教材,因为教材相对于其它素材来说更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如果课前五分钟活动能把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还能起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拓宽教材范围、巩固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以课内外勾联为主题的课前活动可以涉及以下内容:
  1、可以是自己写的大作文,比如我们搞完“童年的游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可以写一篇介绍自己或是父母童年游戏活动的大作文,如果将这样作文节选删改,就能成为一篇很有意思的演讲材料。
  2、可以是和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比如作者的生平,课文作者的其他短篇作品,写作此文时的历史背景等等。在上鲁迅、朱自清这些大家的课文时,可以在课前演讲时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上郭沫若、冰心的课文时,可以朗诵他们的诗篇作为活动内容。
  3、根据新课文后面的词语积累中的生词,自选五个,串成一篇有内容的短文进行演讲。即使是不演讲的同学,也需写好演讲稿,这样大家都需弄清音、形、义,只有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才能正确地评议,才能给演讲同学准确地评定成绩。
  4、根据新课设计一段导语。学生能写出导语,必须经过充分的预习,至少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样不演讲的同学也要预习好课文,准备点评。
  5、可以对课文质疑。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通过这个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有误之处,深层次地去研究课文,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而不是仅仅用口“念”书。
  
  四、建立质量跟踪系统
  
  语文课前五分钟的远期目标为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但必须建立语文课前演讲的质量跟踪系统才能规范语文课前活动的实施过程,从而稳妥地推进语文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定期检查学生的活动准备情况和参与活动的记录情况。
  学生的记录本是检验学生课前活动准备工作和记录其他同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许多同学有阅读、听讲不作笔记的习惯,而这种自然记忆往往有效期不长,且不便于今后查找资料。只有勤做笔记才能为课前活动积累大量的素材、发挥阅读和听讲的作用。从记录本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筛选、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2、实时、客观地评价。
  学生在活动完后,要及时的进行评讲。应该让学生多点评,点评的理由可以来自事先确定的评分标准,也可以发表个人独特的观点。老师起启发引导的作用,不到万不得已,不直接发表意见。老师在点评时尤其要注意不可只挑毛病,要做到客观、公正,有理有据,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知道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分数的评定上,可先制定好评分表,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分,并做好记录,以备期末时口语交际考评时做参考。同时还要做好阶段性的小结,比如一轮活动结束后,评选一下最佳表现奖,最佳口才奖,最佳机智奖,最佳创意奖等等,不时地进行激励,给优秀学生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平时注意积累的话,期末的时候还可以把优秀发言稿汇编成册,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时刻。
  3、定期对比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变化。
  课前活动的效果如何,应该会在学生的语文综合测试中有明显体现。教师可定期抽取部分学生的综合测试卷进行全面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积累、阅读理解、作文等方面进行活动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开展课前活动给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对尝到了甜头的学生来说,想说不爱语文课前活动就很难了。
  
  黄群芳,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