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语文就该这么教

作者:李文强




  有老师反映,近几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一会儿随着学洋思,一会儿又让学杜郎口,一会儿实施目标教学,搞得自己都迷糊了。“糊涂了!”“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导致部分老师陷入了“课改高原期”,出现了众多迷惘: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教什么?
  近来有幸请到了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老师,观摩了他的授课,聆听了他的报告,顿觉豁然开朗,等等问题终于获解。
  
  一、语文该教——语言
  
  上海复旦附中著名特级教师张大文先生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规律是“语言——思想——语言”,其核心就是:“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这样的语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言而不用别的语言表达。”
  所以,围绕语言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不管怎么教,怎么改,都必须围绕这一点进行。至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读写听说各种方法,这不是固定的。程翔老师教授《孔乙己》,在教学前让学生充分朗读、感受,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语言练习,品味精当词语、句子,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中的“唯一”,让学生练写“孔乙己静悄悄的死去了,他的死就好象 ,好象 。”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
  
  二、语文该练——思维
  
  程翔老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应发挥学生小组的作用,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学生总是不发言,总懒得动脑,使课堂变为少数学生的课堂。他在课堂教学中也围绕语言、思维训练设计了精彩问题,如让学生用一个比喻句描写一下孔乙己的命运,让学生体会“罩”的妙处,体会邹忌在与妻子小妾对话时的语气、心情等,都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我们对课堂改革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浅层。的确,相比起我们整堂课的热闹气氛,程老师的课更加多了一份沉默、冷静,而这背后蕴含的是对课文更深刻的理解和理性的思考。思维的训练绝不是单靠学生热闹的讨论交流就能解决的,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启发式的对话,甚至是老师直接的讲解,都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课改的潮流中,“乱云飞度仍从容”,一个语文老师只有真正把握住教学规律,才会坚守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不至于陷入迷惘境地。
  
  三、语文该倡——生成
  
  程先生是被誉为“语文课堂教学调控大师”的,果不其然。他的课堂上,回荡的是学生自主的声音,遵循的是学生主动的探究,体现的是知识动态的生成,这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请看几例:
  1.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后,首先请学生谈谈喜不喜欢?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只有少数几个不喜欢。照一般老师的做法,肯定是忽略那几个不喜欢的学生。但程老师却从不喜欢的学生切入探讨,用他的话说就是重视学生的初步情感体验。
  2. 有学生回答出文章含有“冷嘲热讽”的说法后,程老师抓住契机,以一句“你真是个善良的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做出分析。当学生理解有偏颇的时候,他总能引导学生围绕目标发言。这种收放自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无不渗透着智慧,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主题。
  3. 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出现分歧,程老师安排了个人读、讨论、齐读,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处境、语气,揣摩人物的刻画,讨论、分析人物的可贵之处,把整个课堂交给了学生。
  
  四、语文该求——育人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16周年,多次被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对《孔乙己》一文教学多遍,教学后多次反思,可始终没有走出“讨伐封建科举制度,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这样的主题。程老师的教学标新立异,没有过多讲述科举知识,将重点放在了“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还举了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在国内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在美国受到了冷遇的原因,引用了,“一个民族遭受创伤固然是可悲的,但这个民族没有办法去医治而是围观,那才是更可悲的”这些话,启示学生对弱势群体予以同情、关切,这给我深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落实的三维目标之一,一个新时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需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程老师的切入、取舍,真的不愧大师风范。
  语文到底该怎么改?怎么教?程老师的教学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李文强,教师,现居山东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