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儿子的旋律》中的留白与照应

作者:朱伟平




  中国艺术,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园林、建筑,向来对“空白”二字情有独钟,并因此而有“官欲止而神欲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等标准或境界。而诗文中的“无言之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则更是把“空白”艺术推向极致,并成为历代作家追求的目标。
  巧妙布白可以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发挥想象于无穷。诗歌、绘画、书法如此,以叙事为主的小说亦是如此,而对于千字小说(微型小说)而言,要成为上乘之作,留出空白,留好空白,则更是必然的要求。
  
  儿子的旋律
  徐 平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地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往自己卧室边走边脱外套。
  收录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橇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无动于衷?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跟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心紧成一团。
  “行吗?”父亲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着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儿子!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儿子的旋律》曾获全国首届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一等奖。小说结构精致,情节曲折,语言简练,主题深刻而丰富,是微型小说中的精品。
  这篇千余字的短章,反映了看似疏淡实则深厚的父子之情,表达了“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的人生哲理。而这种情感与哲理产生的现实背景则是一个“充满了变幻莫测”,需要有勇气去正视与接受的新时代。小说也因此而显得耐人寻味。
  然而,这篇小说耐人玩味的不仅是它的主题与背景,而是赖以表现人物命运(性格)与作品主题的语言及其“留白”与照应艺术。
  就小说创作的技术层面来看,小说处处留白,步步设疑:
  ——“父亲紧张地数着儿子的脚步声”。父亲为什么“紧张”,又为何要用一个“数”字?
  ——当“父亲一字一句”地告诉儿子自己被免职了时,“儿子猛地扬起脸”,脸上闪过“稍纵即逝的惊讶”。儿子是为父亲的免职惊讶吗?
  ——当儿子在得知父亲被免职后,儿子为何反倒在洗澡时唱起高扬、自信而又温存的歌?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子长夜难眠,他们在想什么,想的是同一件事吗?
  ——儿子为何不在前一天晚上安慰父亲而要等到第二天早上父亲去参加宣布会时说话?
  ——儿子原先“抱怨父亲呆板僵化”、“刚愎自用”甚至“不再崇拜父亲”,后来却说“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并且说父亲“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这是否矛盾?
  ——小说前后多次出现父亲内心对儿子的呼告,且有三处是三个“儿子”连用,其蕴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小说中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写到的“打字员”究竟是什么身份?
  小说中这样的空白还有很多,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空白,才使这篇小说成为耐人玩味的精品,甚至于让读者每看一遍都会发现新的空白,同时又不断地填充已有的空白。
  当然,作者并不是为了留白而留白,事实上,小说在字里行间时时注意伏笔,处处小心照应,关键在于我们读者能不能从小说的情节内容,特别是父子的对话与心理活动描写中,充分挖掘隐含信息,并发挥必要的想象,去发现伏笔与照应。
  我们不妨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去进一步寻求答案:
  ——父亲为什么被免职?
  ——打字员是在什么时候与“儿子”分手的?
  ——小说标题能否改为“父亲的旋律”?
  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阅读小说并进行前后观照时,小说的情节、线索乃至主题也就一一浮出水面。
  父亲的免职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的要求,因为“曾和父亲这一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但是,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革命工作者,且又是多年位居领导岗位的老干部,一旦遭遇“免职”的突变,不免产生巨大的失落并极度的消极、气馁,以致于一心想要得到儿子的理解与安慰。
  如果说对父亲的叙写是小说的明线,那么儿子的遭遇则是一根暗线,两条线索又紧紧地围绕在一个“变”字上。
  就在父亲将被宣布“免职”时,儿子也遭遇到了他人生路上的一次打击——失恋。在未明白女友与其分手的原因之前,这一打击应该说是重大的;但当其了解到打字员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真实心态后,他沉重而困惑的情感迅速地放松,内心变得十分平静与坦然,他洗澡时的表现甚至被父亲误解为是对自己被免职一事的“冷漠”与“无动于衷”。
  小说写儿子“猛地扬起脸”的这一细节,往往被人不经意地忽略或者产生误解。其实这一细节对于理解小说情节、内容至关重要。儿子回家时,打字员已提出与他分手,但儿子并不明白是何原因,或许打字员根本就没有解释,也不好意思解释。而父亲的话马上使他联想到打字员是因为父亲的被免职才提出分手的。父亲的话(消息)对于儿子来说是有点突然,但他之所以“猛地扬起脸”,实在是因为他此时才明白:原来如此!
  作为读者,读到此处是不可能读出这一细节的“空白”内涵的,只有联系到下面父亲的“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地问他是否同去”,才会读清楚打字员的身份:她是父亲的属下。也正是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她有可能比“儿子”更早地知道父亲将被免职的消息。
  笔者认为,整篇小说中最巧妙的细节描写就是这一处,最不易填补的“空白”也是这一处,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全面把握作品内容与主旨更离不开这一处细节。
  如此,则小说标题以及“旋律”的双重含义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解读:
  自始至终明亮欢跃的旋律提供了小说的典型环境;
  高扬、跳荡的旋律是儿子积极向上、自信而又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儿子的旋律是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这种“年轻”的旋律也影响着老年人乃至所有人对生活、对变化的看法。
  
  朱伟平,教师,现居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