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职校生阅读现状分析及指导方案

作者:尹惠芬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成效。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的指导。
  目前,职校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我校曾对随机抽取的三个班级职校生的阅读状况作了一次调查,收回答案卷108份,调查结果显示了职校生阅读的三大特征:
  
  一、阅读愿望低
  
  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明确表示不喜欢读书,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学对读书没有任何感受和想法,甚至有6人认为文学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这些同学在阅读中找不到任何乐趣,体会不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他们几乎没有任何阅读的内在需要和冲动。
  
  二、阅读层次低
  
  调查显示,学生读过的经典作品很少,大部分同学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仅停留在学过的课文上,甚至连课文都不一定清楚。他们知道四大名著但没读过,知道《安徒生童话》但不知道《海的女儿》,知道鲁迅、朱自清,但不喜欢他们的作品。他们喜欢读网络小说,侦探、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中当然不乏精品,但从学生目前手边所读的这类作品来看,大多流于低俗。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更喜欢读杂志,但他们的阅读没有目的性,也没有选择性,他们首选的杂志是消遣娱乐类,最感兴趣的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的各类消息绯闻,《情人坊》、《女人坊》、《时装秀》等宣扬高消费享受型生活方式的杂志也颇为流行,这就不仅仅是课外阅读的质量问题了,更直接妨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阅读能力低
  
  当今社会,网络、影视对阅读的冲击很大,90后的一代基本上是玩着游戏,看着电视,吃着肯德基长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体现为图像思维模式,他们的文字思维能力较弱,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平面的文字读成立体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电视,而非书本。在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读不懂朱自清、巴金,更遑论钱钟书、鲁迅,他们只能完成一些浅层次的阅读。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说他们并不满意自己的阅读现状,他们也希望读一些经典的有内涵的作品,但是读不懂,在阅读中他们不能真正贴近文本,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感染力。这一部分同学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他们也可能成为失去阅读愿望的一群。
  正是基于这一种阅读现状,目前职校生的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现代文不能理解,文言文读不懂,写作思维幼稚,语文教学颇为吃力,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必须对职校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设计的四种阅读指导方案: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辐射式阅读
  语文教学中,可以以课堂为核心,勾连起一篇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形成一种辐射式阅读模式,既扩大了课容量,也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必要的资料。
  如教授《鸿门宴》,可以串联中专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垓下之战》,课后完成“巨鹿之战”片段的阅读,也可以提供《报任安书》来了解司马迁及其对项羽这个失败英雄的感情认同。教授《阿Q正传》,可以提供《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片段,通过阅读把握鲁迅小说的核心内容和风格倾向。这种串联可以是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可以归类,也可以对比,这种串联可以是多角度多方式的,力求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阅读内容。
  这种阅读需要教师课前下发阅读资料,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点拨为主,不重面而重主要语段的赏析,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精髓;不重字词的解析,尽可能让学生在囫囵吞枣的阅读中弄清文章的情感主导,了解作家的思想特质,通过课堂的引导尽量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不足之处:这种阅读模式受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提供的资料只能是篇幅短小的文章,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就只好提供片段,阅读全文只能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但这种课后阅读缺少监控机制,实际上是放任自流。另外,这种阅读是一种被动阅读,不能被所有的学生接受。同时课容量能扩大到多大程度,要视学生的配合程度而定,有时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
  二、以美文欣赏为引导的思考式阅读
  课堂上几分钟的美文欣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文欣赏是由同学找一篇感动了自己的文章或片段,读给其他同学听,要自己设计一段开场白和结束语,朗读完后,全班同学对他的美文欣赏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简要的评析。每个同学一学期一般只能轮到一次,许多同学很珍惜这一次机会,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他们会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会对自己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进行反复的修改,有些同学还会在形式上推陈出新,比如来一个男女声朗诵,表演一段情景剧等,这些形式上的设计也需要同学们对他们所选的文章读了又读,在阅读中深入思考才行。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反复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
  对于坐在下面欣赏的同学来说,既培养了他们听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有些同学评价美文本身,有的同学评价开场白、结束语恰当与否,有些同学评价他们朗读的表情,这其实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阅读有了深入的契机,阅读只有与思考、写作相结合,才是真正的阅读。
  当然,进行思考性阅读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比如写学习心得、读书笔记等,但总的来说,这种美文欣赏的方式最受学生欢迎。
  不足之处:美文欣赏在实行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的文章大部分来自于《智慧背囊》、《时文选粹》、《读者》等书刊,选材面较窄,要不断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可以读诗读词,也可以读小说读剧本,可以挑一些长篇著作的片段来朗读,只要是感动你、震撼你的篇章都可以与同学们共赏。
  三、以好词好句为铺垫的应用式阅读
  摘抄好词好句似乎是小学生的阅读方式,但是对阅读写作水平低的职校生来说,让他们不停地摘抄、不停地品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但这种阅读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摘抄这一阶段,要让他们在涵咏模仿的过程中学会运用。
  每个星期我都要求同学们至少摘抄两页好词好句,哪怕是抄同学的,抄网上的都可以从作业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这一作业。每次写作文我都要求同学带好摘抄本,在落笔前,先读一读这些好词好句,读一读曾经摘抄过的名言警句,看看哪些可以用在你的作文中,当然要用得妥帖,有时需要对个别字句做适当的改动,在批阅作文时我也有目的地注意他们是否学会了运用,只要应用得好我就适当加分,在评价机制上给他们以适度的鼓励,同学们通过不断地摘抄、咀嚼、运用,加强了对字句的理解,同时在模仿运用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作文的思维能力,文笔相对达到了中学生的要求。
  不足之处:同学们摘抄的句子大部分是朦胧的、伤感的、浪漫的,以写情感的居多,缺少思维力度,不够深刻,这也许跟他们的年龄、阅历有关。有些同学在运用时还是只会生搬硬套,不能透彻地理解原文的含义,需要作个别指导。
  
  四、以师生交流为契机的渗透式阅读
  
  这是我作为班主任的有利条件。
  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差不多有两小时左右的时间都是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天都要与学生谈话,有时是有目的地找同学谈心,有时只是与学生随意聊聊,每星期学校还要求以“学子心语”的方式与班主任进行书面交流,在这种随意的交流中,对阅读的指导更有个性化,更能把阅读指导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在与学生交流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有目的地向同学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书目。有的同学在随意的聊天中,也会主动地跟我讨论他们的阅读心得,历史、文学、自然各方面的都有,他们并不期望老师对他们的问题都能作出回答,他们只是以这种方式展示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位,因此,在这种讨论交流中,我总是多赞扬多鼓励,保护学生的阅读期望,赞赏他们的阅读素养,培养他们不断阅读的热情。
  这种交流式的阅读模式可能最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这种交流剔除了功利的目的,剩下的只是自己的乐趣和内心真正的阅读愿望。
  不足之处:这种阅读指导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需要语文老师不断阅读、不断写作才能胜任,而且阅读视线还要关注新一代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否则就不能与学生形成共同的话题,不能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满意的解答。只有当学生佩服你的学识时,他们才会主动与你交流,否则这种指导就无法进行,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四种方式的阅读指导,我班的阅读氛围明显增强,写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各类征文中,有多人次获奖。当然,也有同学无论如何都提不起阅读的兴致,但我始终相信,求知欲是一个人的本能,关键是引导的方法要得当。所以我还要继续探索新的指导方案来尽可能激发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我相信,只要一个人愿意静下心来读一点书,他的学识、修养、气质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阅读一定会使他终身受益!
  
  尹惠芬,江苏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