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草蛇灰线与文章波澜

作者:陈旦才




  “草蛇灰线”这个词语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它里面含有两个比喻。“草蛇”说的是一条蛇从草丛中蹿过去,虽然不会留下脚印,但是由于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恍惚隐约的但仍然存在的痕迹。“灰线”说的是拿一条缝衣服的细线,在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细线特别轻,也会留下一些恍惚隐约的但仍然存在的痕迹。“草蛇灰线”就是比喻在小说写作中或者说在叙事性的文章写作中有意到处留下对后文情节或内容有发展变化作用的暗示、伏笔。
  至于文章波澜,其意思自然不必细说,这里面也含有一个比喻。波澜,本指波涛;文章波澜,就是比喻文章的起伏、曲折、变化。
  所以,“草蛇灰线”与文章波澜的关系,就是暗示、伏笔与文章的起伏、曲折、变化的关系。说到底,“草蛇灰线”可以使文章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换句话说,“草蛇灰线”是使文章兴波澜、生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小说大家堪称我们的榜样。
  首先,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小说大家十分注重在小说写作中巧设“草蛇灰线”即暗示、伏笔,使他们的小说波澜起伏,曲折有致。且看施耐庵的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在前面部分写了陆谦与管营、差拨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加害林冲,“好歹要结果了他”。加害的具体原因、办法等内容,并没有细写。而在结尾部分,作者详细写了林冲伏在门边听三个仇人对话的内容。仇人对话,照应了情节的开端,让开端部分扑朔迷离的酒店密谋具体化和明朗化,使真相大白。原来,事情都发因于高衙内企图霸占林娘子的罪恶目的。他们设下阴谋,火烧草料场,“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企图烧死林冲,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现实给林冲以极其严峻的教育。于是,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冲出庙门,拔刀而起,怒杀仇敌。正因为有了伏笔照应,才有了后文的奋起杀仇的情节高潮,这正是波峰浪尖,扣人心弦。
  又如,写林冲到草料场的情节,有两个细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线。一是老军的酒葫芦。有老军的酒葫芦又加上天气奇寒,这就自然过渡到市井沽酒。二是草屋在风雪中岌岌可危。草屋破烂,风中倒塌,这便有投宿破庙的情节发生。林冲到市井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这虽然是偶然的情节,但又是林冲绝路逢生、免于死难的重要情节。于是林冲在无处投宿的情况下,只得寄居破庙。这就有助于向高潮推进,掀起更大的浪头。
  再如,这一回的开头,作者先写了李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铺垫的。写李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内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在招待中,李小二生疑,然后把有关情况告诉了林冲,因而有了下文的情节变化;林冲“大惊”,“大怒”,离开酒店,上街买刀,寻找“泼贱贼”陆谦以报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似乎马上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不免为之一震,心情难免为之紧张,别说是“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要捏着一把汗。真可谓波涌浪迭,引人入胜。
  其次,我国现当代许多优秀小说大家也很注重在小说写作中巧设“草蛇灰线”即暗示、伏笔,使他们的小说起伏多变,摇曳生姿。先看沈从文的《边城》。这篇小说前后情节有一定的照应,前文为后文埋下伏笔。例如,开头写翠翠“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后文则写翠翠问外公:“我万一跑了呢?”其实是说她一定不走,翠翠以前想出走让外公惊慌,是因为她心里觉得委屈。母亲早死,自己女儿家的心事不知向谁诉说。所以她怪外公不懂她的感情,想让外公着急,“惩罚”一下外公;而后来她知道外公是关心自己的,外公知道她喜欢傩送,她感到很安慰,所以说自己不走了,而且反而担心不能和外公长相厮守。这个伏笔照应,使情节富于变化,人物感情也大起大落,表现了翠翠天真又美好的心灵,令人喜欢。
  又如,文中写翠翠的外公给她讲她父母唱歌相恋的往事,“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后文则写翠翠梦中听歌,“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没有听外公讲父母唱歌相恋的事,她心里的爱情是不会清晰和坚定起来的;听了父母的故事,她真正明白爱情是什么,所以她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得到了虎耳草”,“梦得真有趣!”有了这个伏笔照应,翠翠心中的爱情湖面才掀起了波澜,翠翠心中的爱情之火才熊熊烧了起来。
  再看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前边写陈奂生“今年好像变娇了,上两趟寒流来,变缩头缩脑,伤风打喷嚏,日子不好过,非买一顶帽子不行”。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伏笔,正透露他今夜要得感冒了。后文写他在车站里果然感冒了,这是最耐人寻味的照应,有了它,下文巧遇吴书记并被送到机关门诊室看病,又被送上招待所住以及“大闹招待所”的情节便可娓娓道来,并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他因为“出了五块钱”而无聊地、恶作剧式地作践的言行心理,使小说有了喜剧的色彩。
  写陈奂生对精神生活的渴求也是耐人寻味的伏笔。他“总想,要是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殊不知,这次上城就如愿以偿,他住进了高级房间。虽然花掉了五元钱,像割了身上一块肉一般心痛,但是他“买到了精神的满足”,他“高兴”、“精神陡增”、“神气”。这样的情节也富有戏剧性的变化。
  第三,不仅我国的优秀作家很注重在小说写作中巧设“草蛇灰线”即暗示、伏笔,而且外国的优秀作家也如此,使他们的小说跌宕起伏,曲折多变。如法国作家莫伯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开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向往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是伏笔,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下文写女主人公懊恼发愁、遭到挫折,使文章波澜迭起。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玛蒂尔德借项链时,其女友佛来思节夫人毫不在意的态度,说明此项链不是值钱的东西。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宝店时,老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不屑一看,这又蕴藏着一个暗示,项链并不是贵重的东西。小说最后点出项链是假的,读者想到上文的暗示,会恍然大悟。小说就是这样,顺逆有变,回旋曲折,拨动读者的心弦。
  总而言之,在文章中巧设“草蛇灰线”即暗示、伏笔,可以使文章如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似波浪涌迭,足听其万千雷霆;像荷花摇曳,可赏其万千丽色。
  
  陈旦才,教师,现居广西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