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歌词在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幸光辉




  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缺少感染力,形式单一流于浮泛。其根源是学生写作中概念化现象比较严重,对生活中素材关注不够,积累提炼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平时作文中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歌词语言优美,简洁,生活味很浓,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写作中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一、歌词语言优美、简洁,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歌词的语言是提炼、浓缩了的,有很强的美感。如:《愚公移山》的歌词:“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太行与王屋,凭的是一身胆肝。”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愚公精神。又如《送别》中的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斜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把长亭古道送别的凄婉、悲怆写得淋漓尽致。
  
  二、歌词生活味很浓,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歌词来源于生活,往往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它折射出了时代的生活风貌,脍炙人口为群众喜闻乐见。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热腾腾的油糕端上桌”就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又如《健康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就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这些歌词都是写作的重要素材。
  
  三、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有很强的乐感和美感。
  
  歌词语言或平白、朴素,或生动明丽,一般讲究压韵,有很强的美感。如:《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这些都是生活化的语言素材精华。
  如何把歌词准确地运用到写作中,提高习作的艺术感染力呢?
  
  —、开篇运用歌词引出下文,含蓄蕴藉。
  开篇运用歌词意味无穷。如:写《父亲》的文章开篇即可运用歌词“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然后引出下文,显得情真意切。又如写《家乡》这样的题目可应用歌词:“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开篇,会把读者的思乡情怀激发出来,让读者和作品共鸣。
  
  二、行文中运用歌词,前后贯联,妙趣横生。
  行文中运用歌词情趣横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如写《生活的滋味》这篇文章。当写到自己在困境中苦苦挣扎时可以这样写:“当我陷入困境感到无望时耳畔飘来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铿锵有力的旋律,倍感精神振奋。”如写《牵挂》这篇文章,当写父母对自己的牵挂时可这样写:我时刻惦记着父母,当“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那优美的旋律响起时,我的眼角湿润了”,回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恰当的运用歌词增强了文章表现力。
  
  三、结尾运用歌词,深化主题、韵味悠长。
  文章结尾运用歌词韵味悠长。如写:《母亲》的文章结尾可以这样写:母亲大半生辛苦却无怨无悔,满文军《懂你》中的优美旋律从我的心底响起“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把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就表现了出来。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中自觉运用歌词的次数不多。原因是这方面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歌词的韵味、美感。教师要长期引导,激发学生赏析、运用歌词的兴趣。让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歌词成为提高习作语言表现力的有效手段。让这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语言材料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来。
  
  幸光辉,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