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新课程下作文的导与改
作者:张思祖
一、以学生的“需要”为导向,发掘学生的作文潜力
学生受天赋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态度和性格,表现在作文方面便是作文的需要不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抓好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习惯的养成,更要关注学生内心的需要。
1.抓住学生作文需要的客观性,启发学生的作文动机。
实践证明,学生对于乐于写作的事物,就会去仔细观察,认真接受老师指导,从而可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满足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与世界交往的需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欲望,寓作文教学于学生的各种客观交往的活动之中。如学生有把自己的见闻告诉别人的心理需要,教师就要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见解,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恰当的指导,同时帮助他们进行修改,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满足感、成功感,还增强了与客观世界交往的需要,从而使学生想说、想写,进而说好、写好。
2.抓住学生作文需要的多样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学生产生了需要表达的欲望时,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作文需要的多样性,防止片面性、成人化,教师要有机地采取指定范围的命题、命题等方式,抓住符合学生实际、适宜学生创作的题目。例如,在一个教师节前,学生为了给老师送礼物而各尽所能,其中有一位女生为了给老师做一个漂亮的坐垫,偷偷地把妈妈的窗帘布剪了一大块。妈妈无奈之下,只好给窗帘做了个宽宽的花边才勉强能用。我便抓住这一机会,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关于给老师送礼物的聊天会,学生个个津津乐道,我便借机提出激励性的提示,如果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都写下来,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于是学生纷纷动手,很快写出了作文,还主动要求我给他们修改。
实践证明,学生对题目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求胜心和自信心就越强,更乐意接受作文,并能积极思维,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
3.利用学生作文需要的联系性,引导学生作文的意识。
在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作文需要结构诸要素的联系性,精心引导学生多听,又善于听,多看,又善于看,多读,又善于读,在满足听、看、读的需要的过程中,产生有感而发的需要。例如,我在教学《珍珠鸟》的过程中,有意让学生细读课文,并有意识地启发,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然后让学生课后仔细观察再现看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的喜悦,再要求学生按《珍珠鸟》的写法,写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样,学生有了丰富的愉悦表象积累,有了欣喜的内心情感体验,在范文参考借鉴和老师指导之下的作文,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充满真情实感。
二、纸上谈心,变作文的批改为师生双向交流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老师的单项“评判”,然而老师精心的修改,往往被学生置之高阁。见于此,我换了一种思路和方式去修改作文,就是把作文的批改变成师生的纸上谈心,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纸上交流,让作文成为师生心灵的互通桥。
人的交流是相互的,谁不希望自己的想法有人回应呢?所以,不要忽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哪怕是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感到欣喜,更要作出积极的反应。有位学生写了一篇《祖母的葬礼》,文章写了祖母落葬的全过程,文章写得情真意切,但全文弥漫着沉重的悲凉情绪。读了这篇文章,我写评语时,既没有对文章的贴切描写加以赞赏,也没有对文中表现出的“人生无常”的悲凉情绪横加否定。因为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这样的悲凉情绪是正常的,尤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感受我觉得很可贵,所以我便利用学生的这种感受,引导他理解生与死的含义,使他更加地珍爱生命,同时安慰他,使他走出悲伤的阴影。我就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死是每个人无法避免的结局,那就不如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一些。你说是不是?”
后来,这位学生在作文中答复了我的评语:“像模像样地过好自己的一生,争取不让自己遗憾,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与学生的笔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思想的碰撞会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更能启发学生对自己看到的现象、感受到的事物、学到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
2.冷静地审视,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乐园。
对于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关键是点评中肯,勿八面玲珑,对于优点,多加激励;对于缺点,少用否定词。
作为语文老师,我深深地理解,当学生把作文交到你的手中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了紧张而兴奋的期待,他们期待着你的反应,或许你的一句漫不经心的否定,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变成风刀霜剑,无情地斩杀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同样,你的中肯的评价、赞誉和鼓励将会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让他们从此喜欢上写作,写出真诚而完美的篇章。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应当摘下评判者的面具,真心地去欣赏学生在作文中闪现的灵气。不要吝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妨把评语写得诚恳而活泼,更富有启发与激励性,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的乐园,你就会发现,你和学生将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你会自豪地发现学生一天天成长的轨迹。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真诚地和学生谈心与交流,引导学生作文的意识,启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学生就会对作文充满兴趣,从而使作文水平得以相应的提升。
张思祖,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