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作者:余清明
第一种模式——描绘画面情节情景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问变体:诗中某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考查读者对诗歌内容层面的把握。所谓画面情景,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图景。它包括景物、人物、情节(如果有人物的活动)三个方面。答题时因诗而异,有的只有景物,有的三者都有。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诗句。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尽量使用四字句。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策略口诀:展开诗文细翻译,景物情节不可弃。组合意象多联想,四字短语显诗意。
第二种模式——把握思想感情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变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情思?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解答分析:这也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考查读者对诗歌主旨层面的把握。所谓主旨,是指诗人寄托在物象(即意象)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题步骤: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联系内容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即在表述思想感情之前要对诗歌内容进行概括。②要牢记中国古代诗歌中物象(即意象)与思想感情两者之间固定的链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两者之间往往有固定的联系。而且中国古代诗歌按照内容及思想感情(即题材)的不同大致分成了若干类别。我们只要通过意象把握诗歌大致的情感基调,然后对照题材类别就很容易找到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了。③根据不同的思想感情选择相应的句式表述。常用的句式有:通过描绘了……表现了……;通过记叙了……表达了……;通过……揭示了……;通过……揭露了……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答:作者通过写去并了今岁不同的处境(步骤一),表达(步骤三)了作者漂泊中深切的思亲(步骤二)之情。
策略口诀:思想感情没有巧,意象引路定基调。题材类别要记牢,找准句式往里套。
第三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将模式一及模式二的相关方法组合即可)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一句给全诗创设了怎能的境界?
答题示例:答:第一句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步骤一),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步骤二),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解答分析:这一类型的题目是对诗歌表现手法层面的考查。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指出是什么地方哪些词句用了这种手法,并具体阐释。(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指出其表达效果(突出了……;加强了……;使……入木三分;使……真实可感;使……如在眼前;使……淋漓尽致)。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题示例: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策略口诀:手法诗句紧相连,感情功效把手牵。突出强调和表现,辞为心发永不变。
第五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是对诗歌语言层面的考查。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点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示例: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莫教”“不得”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策略口诀:语言风格有术语,因人据情自分辨。一言蔽之细分析,表情达意随后点。
余清明,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