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我的阅读

作者:徐 旭




  阅读不是浏览文字的过程,我的阅读是与作者深层的交流,是长期与他们进行换位思考。
  读《药》时,我换位思考。鲁迅的文字从我心底涌出。以人血馒头为药引,写众人的愚昧;以革命牺牲为谈资,反映革命者的悲哀;以坟头的鲜花为寄托,象征革命事业的希望。鲁迅内心深处的愤恨与觉醒,在我的体内流成血、淌成河。我同时也理解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坚毅神情和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大身影。
  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我换位思考。从追求李公子的爱情,到被欺骗时的绝望,杜十娘难以遏制的愤恨此时是我心中的怒火。最终她跃入江中,为爱情的坚贞立起了一座丰碑。
  读柳宗元、陶渊明、杜甫,我换位思考。我涉溪永州,发泄被降职后的不满,理解了柳宗元在赏景时的落寞心情;我在东篱下采菊,抬头远见悠悠的南山,体验了远离尘世的闲逸生活;我化身为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皆欢颜”的感概。
  俗话说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的,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当马克思越过自己的社会阶级,深入工农阶层实践了解,从而铸就了“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思想时,何尝不是一种换位思考?当皇帝含泪读完李密动情入骨的《陈情表》,终成全了李密的“微志”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换位思考?当德国总统在二战纪念碑前,向饱尝磨难的犹太民族沉重一跪,对制造灾难表以歉意时,又怎不是一种换位思考?
  同样,处于中学阶段的我们,在社会中担任着多重角色。家庭中的子女,学校中的学生,同学间的好友。在社会中,我们无法独立生存,又怎能不换位思考?当不理解老师的辛勤教诲时,当与父母争执不休时,当与同学产生误会时,我们都应换位思考。
  
  徐旭,湖北省实验中学高三(五)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