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语文作业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郭 宏
一、作业设置与批改应同学生生活和积淀相结合,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俗话说“酒是陈的香。”大浪淘沙,能留在学生心中的是学生感触最深的,注意这一点,学生在谈话这类作业中易动真情,说真话。每个人的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的感觉也是有差异的。如“我的学习生活”学生的反映是初中难,小学轻松。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责怪学生是不求上进的表现。相反,如果我们尊重学生个性的认识,再去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合理调整,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如笔者任教班中有一个同学成绩还不错,在习作练笔中,有一篇作文定为良好等级,而习作水平不如她的同桌却定为优秀等级,这个同学有些心理不平衡,便说:“老师,为什么我的作业没有优秀等级呢?”课余交流,点出其作文不足的地方,并告诉她评价是个体的,相对的,对你来说,习作没有达到优秀等级。此后,这个同学作业态度端正了许多,文风也朴实了不少。
二、作业设置与批改应注意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
“众口难调”,正因如此,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语文作业中,“众口难调”正是学生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切入点。在一次野外习作创作中,大部分男生选中具有崇高美的话题对象,如崇山峻岭、高大建筑、广袤无垠的原野、人头攒动的集市……而有大部分女生则描绘的是绿草、红花、汩汩的细流、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等均具优美的物象,由此看出性别之差异,表现在情感选择中也有明显的不同。老师在批改的时候多用关切、欣赏的语句,同时注意潜移默化的进行主流意识的引导,对实现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有很大的帮助。
三、作业要让同学有说话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多元化,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意境,笔者在作业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如《五柳先生传》一文的讨论作业中,总共有两个大题:A:文中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查阅资料)?B:读文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分析。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B展开疑问:陶渊明是一个隐者吗?若是,为何又时时著文明志?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上了一节课,课题为“我眼中的陶渊明”,课型:辩论活动。仿照浙江电视台“人生AB剧”的设计。课前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课上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论辩。结果是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进行了知识的再综合,一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作业要有学生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与教师的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建构。笔者作业设置中有“给老师的话”,在“给老师的话”中可以谈感受,谈意见,谈建议,或者其它。结果是大多数学生谈到人生、理想、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地位。话题让学生参与可分为两个方面:①学生自己设置题目,并附“参考意见”,在“给老师的话”中谈思路,谈设想,让学生陈述理由;②学生对老师给的话题谈看法,谈意见。这两个方面可以交叉也可以并列进行。学生与老师角度不一样,思维方式不一样,让学生参与,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学生要与老师交流,就会积极主动的思维,主动的探究。当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此时就应该首先欣赏,承认其价值,再进行引导,学生在感到被尊重和重视的时候,是一定很快乐的,学生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