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练笔是写作教学中的关键一步

作者:廖容丽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育人”的特殊功能。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是让大多数学生头疼的一项学习任务。因此,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历来是广大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写练笔可以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写好练笔的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练笔的兴趣,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七年级的学生从思想上还没有完全融入中学生活,尤其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对于写作,他们有着孩子般的表现欲和个性冲动;他们更加憧憬能在七年级的开始学好作文、写好作文。练笔一开始,告诉学生,写练笔很简单,一般不用写标题,文体自由,可叙可议,不拘一格。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记电视里看到的,广播里听到的;可以写学校班级发生的;可以写老师、同学,也可以写家里人;可以记下自己每天所读书的作者、姓名、精彩段落,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总之,生活处处是练笔,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留心观察记录,发掘它的含义,渗透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练笔就是内容丰富的作品,生活是练笔的源泉。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练笔也是多姿多彩的。在激发写练笔兴趣的练习过程中,还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不命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花草鱼虫,耳闻目睹,道听途说,皆可人文,旨在让学生知道写练笔并不难。第二步,自命题。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写,还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对优秀的练笔,常把它刊登在黑板报上,在课堂上读,从而使他们越写越想写,寒暑假也不间断。韩雅璐同学在《后记》中写到:“要说练笔,它可真不愧是我的良师益友呀!此话可不假,从小学以来,我对作文总是有着一种恐惧症,一拿起笔就不知该些什么。自从看见练笔成集那种特殊的‘要求’——求量不求质后,一股写作的泉水涌上脑海,然而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写、练,使我对练笔成集有说不出的好感。每当我想起了些什么总是不会忘记它,立刻召它出来笔墨侍候。就这样不断积累,不停地练,一本练笔集就诞生在我的面前。”
  
  二、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习惯。语文教学要形成能力,形成习惯,终生从之。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太紧张,特别是初三阶段,没有时间写练笔。这不应该是中断或不写练笔的理由。其实影响学生写练笔的最大的敌人是“懒惰”,不能持之以恒,没有良好的习惯。
  写练笔,要养成勤于阅读和动笔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即学会有目的的阅读,经常性地读书看报,并做好读书笔记。
  勤于动笔的习惯,无疑是写好日记的关键,因为只有“历练到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叶圣陶语)。“业精于勤”学生只有在勤写勤练的过程中,才会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有所创见。
  经过一段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每天写练笔,决不偷懒和姑息自己,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符云同学在练笔中写到:“我已无法自拔,仿佛不写练笔就觉得手痒痒的。”
  
  三、积累材料
  
  众所周知,作文一直是语文考核的得分关键,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尺度。能作得一手好文章一直是许多同学的心之所向,然而写好作文并非易事。很多同学写作时感到“无米下锅”,随意拼凑,材料贫乏,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语言干瘪。文彩是思维的外壳,犹如一个人的外貌,它首先给人以美感,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像可爱的小精灵,确能赏心悦目,令人拍案叫绝。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的重要。但我们有时也会发现追求辞藻的华丽,往往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现象。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和支柱,如果一篇文章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材料丰富,既显出你饱学诗书,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又使内容丰富,达到发展等级的要求。初中二年级一开始我就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同学们两个星期后交一份材料,要求故事性强,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融趣味、哲理于一体的故事,抑或名人传记,不拘一格。既为写作积累素材,也督促大家多读课外书,开阔视野。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提供一份材料,就会得到很多材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任务布置下去了,大家极其愉快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并如期搜集好材科提供给我。每次我都抽出一点时间进行筛选分类,然后打印出来,编成小册子,分发给大家。或者有时上课前给大家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要广泛,要多方选材。课文、史书、名著、报纸、杂志,皆可作为阅读对象,并从中搜集练笔素材,以阅读带动练笔。除了同学们自己搜集外,有时讲课多联想。比如讲《归园田居》时,介绍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时,联想到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屈原宁投汩罗,不同流合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等具有高尚气节的事例。把这些类似的素材串在一起,练笔时就会文思泉涌。
  
  四、增强动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心理学告诉我们:“青春学生,自我表现意识强,争强好胜,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练笔时,要尽力找出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练笔中写得较好的地方,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精神支柱,并利用讲评课,对学生练笔中写得精妙的字、词作“赏析”。
  教师在批阅练笔时,不难发现,有的学生练笔中某几句或某些段落,写得较好。老师在讲评时,要一一去评说是不可能的,为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同学中作文写得好的句、段。记录方式:教师把学生写的句段抄在黑板上,标上作者班级、姓名,让学生也体会一次做“名人”的滋味。
  每次批阅练笔后,把写得好的文章挑选出10篇(其中3篇是进步较大的),用统一的纸张,让学生本人工整地抄一遍,老师把它装订成册,编上目录,标明作者班级、姓名,把它当成作文书在学生中传阅,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对文章要发表看法,写心得、谈感受。有关资料证明:对于中学生来说,多读名人名著固然重要,但能阅读一些同写作层次、同生活层次,有共同情趣的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就更能结合实际,启迪思维,激发写作欲望。沈果林同学写到:“看完了我们班这本富有特色的练笔,我的内心有了极大的震撼。真的,那一篇篇美文触动人心,同学们的喜怒哀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再深厚点,也就看到了希望。”
  现在,垦中的语文教师都把练笔写作作为学生作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内容,许多学生都把练笔看作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养成了写练笔的习惯,不仅提高了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写作水平,更为自己明天的生活更精彩打下了基础。“问渠那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写练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