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情节复述的程序安排

作者:卢秀平




  有人说,掌握一门语言容易,但说好一门语言却很难。的确,我们常常会见到满腹才华谈吐木讷的才子,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说话的能力太差。一直以来,我们苦于难以撬开学生紧闭的唇(尤其是差生),老师提问,学生人心惶惶、噤若寒蝉;小组讨论冷冷清清;回答问题则是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或者夸夸其谈、不得要领。偶尔能见到几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那简直比过年还叫人快乐。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使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呢?其实说来也简单:走一步,再走一步。在这里,我想以复述故事情节为例,谈谈这个简单的却能促成我们达到目标的办法。
  情节简单、矛盾单一、篇幅短小的记叙文(文学作品)情节的复述比较容易做到。只要找出记叙的六个要素,然后确定其中的重点、要点就可以比较完整而又主次分明地将情节复述出来,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文章。但遇到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章,学生复述起来则往往易犯顾此失彼、主次不分、详略不明的毛病,要克服这些毛病,我们不妨也走一步,再走一步。
  
  首先,将复杂的情节分解成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连贯的一组事件。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叫学生把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找出来然后复述情节的话,优等生或许可以,差等绝对办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将复杂的情节进行分解,这点他们很容易做到而且很乐意去做:1、有个皇帝酷爱新装。2、京城里来了两个骗子骗得皇帝的信任将要开始为皇帝织布做新装。3、皇帝派他最诚实的老大臣去看衣料。4、皇帝又派了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衣料。5、皇帝带领他的随从一起去看衣料并且决定穿上用这种衣料做成的新装参加即将举行的游行大典。6、皇帝穿新装。7、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8、一个小孩揭穿了事情的真相。当学生将这些事件概括出来后,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围绕着新装文章其实只写了三大内容:爱新装,做新装,展新装。“皇帝的新装”这一线索也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皇帝和大臣们愚蠢可笑的丑态更是一览无余。这一过程便是“整体感知”的过程。
  
  其次,确定主次处理好事件在文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
  
  从上面的感知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昏庸是作者批判、嘲讽的目标,而最能表现这一点的事件莫过于“穿新装”“展新装”这两个了。试想想,一个平日里道貌岸然至高无上的皇帝竟然要穿上那并不存在的衣服一丝不挂地展现在满朝文武甚至满城百姓面前,那是多么可笑、多么愚蠢的“壮举”啊!这点无须教师点拨学生也心知肚明。第二个重点就是:是什么力量控制着皇帝、满朝文武乃至全城百姓都说假话使得两个骗子的欺骗伎俩得以顺利施行呢?是因为用这种布料做成的衣服不仅“美”而且“奇”,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它,这就抓住了皇帝和大臣们乃至世俗的人们的共同的弱点,使他们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虚荣而不得不说假话。第三个重点就是,三次看衣料,哪一个应该讲得最详细呢?当然是第一次,因为第一个大臣最具代表性,而且他看衣料的结果决定了整个情节能否顺利进行。另外,爱新装虽然不是重点,但它是引出这个离奇故事的引子,是它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确定了这些详略问题以及各个环节的关系后,学生复述起来就不会无主无次、顾此失彼了。
  
  第三,事件的组合,将第一步分解的九件事连贯起来。
  
  怎样将它们有机地连贯起来呢?很简单,找到每两件事情之间前后相连的那个“钩”,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既曲折离奇又完整无缺的故事了。比如说第一件和第二件之间的“钩”就是:皇帝这么喜欢新装,终于使得两个骗子有机可乘将他引入了一个绝妙的圈套中。仅仅一句话就把二者钩连起来了。
  
  第四,细节的补充,语言的润色。
  
  情节复述走到这一步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动口了。经过上面的准备工作,学生已有满肚子的话想说了。我们可以像玩抢答一样让他们抢着复述,谁要是力不从心另一个就毫不留情地抢过去讲。结果我发现,词汇丰富、语言运用灵活的学生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而词汇贫乏的学生复述时至少能概括大意、突出重点,这样,整个情节复述下来,学生不再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个个都觉得意犹未尽。
  以上是我就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说话”的困难问题所总结的一点经验。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时时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我们能将困难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话,我想任何困难都将不会成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