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聆听爱的教育
作者:张春华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孔子云:“人而不仁,如礼何?”意思是说,无仁慈之心,再守礼又有什么意义?只有心存“爱”,才会教育之。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体现爱的方法和途径。爱需要教育,同样教育也离不开爱。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共同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促成并造就品格。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不是全部。爱是内涵极丰富的情感,它的传递往往在日常琐事中完成。
作为14、15岁的青年人来讲,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周围榜样的作用是无形也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这对于他们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中专生来讲更是这样。他们大多经历了中考的挫折,有的甚至是不得已才走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大门,学校教育在他们看来是定式、框架化了的。不学、厌学、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是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在学校教育似乎遇到些障碍的关口,我觉得社会教育及日常、家庭教育至为重要,尤其是日常、家庭教育更具有易操作性。《爱的教育》中很少正面描写、叙述教师如何上课、采用什么新鲜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事件展示了教师是如何真诚热爱学生。如何通过尊重、平等、负责任来体现对学生“爱”的;安利柯的父亲没让安利柯去擦小石匠坐过的那把椅子上的灰,而是后来父亲悄悄拭掉,并不失时机地告诉儿子为什么自己要这样做;安利柯的父亲对自己老师的尊敬、爱戴;对马戏团孩子的同情,不触及孩子自尊的帮助,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安利柯品格的形成。《爱的教育》中不同的“每月例话”就是一种日常的意识教育,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懂得由小爱到大爱,由大爱到博爱的真谛,也使学生了解不能坐等被别人爱,还应该去爱别人,为别人做点什么,明白“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如何爱人、爱己、爱国、爱家。
如何使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专生得到更完善、和谐的发展,我觉得除了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队伍能力的不断提高外,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多放点注意力在他们身上,这种注意不是一味的顺从、责骂,而是尊重、负责、讲究方法的引导教育,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多关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
每个学生都有可爱、善良的一面,这种善良的本质只要得到精心和及时的培育,他们不仅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也会是推动人类前进的世界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