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王国维的古雅美学观

作者:夏继先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学家、评论家。其主要著作有《(红红梦)评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等。作为中国美学史上学贯中西、饱览古今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影响,可以说至今还无人企及。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的本质是“欲”、“美在形式”、“悲剧美”、“古雅”观等。其中,美在古雅的观点是王国维有意的吸收中国传统美学观的结果。仔细研究不难发现,王国维的美学观点是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结果,是王国维较好地继承和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结果。
  王国维说:“优美与宏壮必与古雅合。然后得显其固有之价值。不过,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王国维在此揭示了艺术形式美与艺术形象之间的辩证关系。艺术是创造审美形象的,如果没有艺术的形式美,艺术内容就不能得到表现,因而不可能有审美形象,也就不可能有艺术美;但同时,艺术的形式美不能同作为整体的艺术形象脱离而突出自身,相反,艺术的形式美应自我否定。以此来突出艺术的整体形象,即“优美及宏壮之原质愈显,则古雅之原质愈蔽”。也就是说,艺术形式只有否定自己,才能实现自己。否定的越彻底,实现的就越充分。王国维的这种极具辩证思想的美学观点源自于中国传统美学,它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理论性阐述。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非常注意审美观照和艺术形式美与艺术整体形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庄子在《庄子·外物》篇中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的意思是说,“言”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意”,因此只要得到这个“意”,“言”就可以舍弃了。魏晋南北朝时,王弼对庄子的“得意而忘言”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进而提出“得意忘象”的命题。他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奠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亦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为了得到“象”,必须否定“言”,为了得到“意”,又必须否定“象”。这样一种美学命题,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在审美观照时,要不受有限的物象的局限,而是要伸向无限的宇宙、历史和人生。由此,人们从审美观照中所获得的美感,往往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但同时,审美观照又表现为对概念的超越。即人们在审美观照中所获得的美感,人们在审美观照中所获得的对于宇宙、历史、人生的感受和领悟,往往是不能用概念来表达的。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当人们在捕捉到深远意趣的瞬间,往往摆脱了概念,处在一种“忘言”的状态,王国维称之为“境界”。只有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艺术作品才有感染力,才能谓之上品。同时,众多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认为,艺术的形式美不应该突出自己,而应该否定自己,从而把艺术的整体形象表现出来。从钟嵘的《诗品》到刘熙载的《艺概》,都有这种思想。到晚清时期,王国维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这一传统思想作了理论上的表述,并用“古雅”这一美学命题来标示艺术的形式美。
  王国维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采取了一种十分可贵的平等态度,既没有固守传统,也没有抛开传统。王国维能够做到平等地对待中西方文化在于他有清醒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过人的文化整合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来源于王国维对中西方文学艺术理论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一方面,王国维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特别是对老庄哲学的“无为”“大美”等观念的深刻把握。比起同时代的许多理论家和研究者,王国维有着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更深厚的个人素养,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研究能力很强而管理能力很差的人,这也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研究,把老庄等中国传统哲学和康德、叔本华美学巧妙地融合贯通,形成他的注重生命与审美的文艺理论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