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加强成语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钟彩虹




  成语,顾名词义就是成型的语言、现成的语言现象。就是说,成语的语言结构和内涵意义是相对固定的,不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汉语发展到今天,成语的使用已经相当频繁,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越是文化内涵深与文化品位高的文章,成语的使用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会极大地影响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成语的学习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成语,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是指汉语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但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成语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学、历史、人文、思想、逻辑等内容。对成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的问题,而是一个对综合的文化现象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通过对成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一、成语的特点分析
  
  成语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第一,成语的语言结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固定,尤其是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场合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绝大多数的成语是四字式的,当然也有其他格式的存在,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绝大多数来源于文言文时代,现代汉语白话文时代也有少量的成语产生。但毕竟时间太短,相对于文言文时代来说,其产生成语的数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成语在语言的结构上,保留了很多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形式和语法现象。在理解和运用成语的时候不能机械地用现代汉语的语言结构和语法理论去解释和套用。
  第二,成语的内涵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相对固定。尤其是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场合的内涵意义是固定的,一般也不会发生变化。成语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古典诗文,有的来源于特定场合的用语,但不管什么样的来源,它的意义在后来的使用中是凝固的。是特定的,也是唯一的,不会像现代汉语中的词语那样随语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三,成语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修辞手法。它隐含于成语之中,丰富了成语的内涵和表现力。在理解和运用成语的时候需要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表现方式的基础上,研究和思考其中的深刻含义。例如,“藕断丝连”就是一个比喻,将人的感情比喻为藕的形态;即使截断了还有丝连着。要理解这个成语关键是要明白成语中运用的比喻修辞。
  第四,成语是以前的语言在今天的保留和运用,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信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这是建立在汉字文字特点之上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是汉语的一个独有的优势,也是学习汉语学习难度最大的一点。
  
  二、对传统的成语学习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现代语言的学习存在着“学得论”和“习得论”的论争,“语言学得”是指通过课堂环境,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理性地理解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语言的大量接触,通过反复模仿、尝试、重复的自然吸收过程,是一个无正规讲授、无教学计划、无教学资料的语言学习过程。
  大量的实践证明。似乎“习得论”更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所以,更多的语言学家支持“习得论”。具体来说,所谓的“习得”,就是在语言的学习时强调语言的不断学习实践,主张少学习或者不学习语法。主张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追究或者少追究其中的道理,而只是熟悉语言的基本现象,从而在自己的运用中顺利运用。但是,我们认为,“习得论”更符合外语的学习和母语的初期学习——即儿童口语学习阶段情况。在母语的高级学习阶段一即书面语的学习阶段,“习得论”是不合适的,“学得论”更适合母语的高级阶段的学习情况。成语的学习是母语的高级阶段的学习,应该用“学得论”的理论来指导成语的学习。
  在具体的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中。如何学习成语一直争论很大。
  但争论的最后结果和实际的教学似乎都是“习得论”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即主张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正规讲授、无教学计划、无教学资料,反复模仿、尝试、重复的自然吸收。具体表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从小学一直到高中,语文教学没有系统的成语教学思想,更不要说有什么具体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过程,对成语的学习也就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中零散进行,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成语的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笔者在高中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对学生的成语掌握的水平有切身的感受。很多的学生对很平常的成语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根本没有见过,更说不上在自己的作文与讲话中对成语的熟练运用和掌握了。
  成语是现行中国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汉语水平考试的重点内容。近年来语文高考中,直接和间接考到的成语的分值150分的卷面占到10—15分,而根据近年来高考后各省市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学生有关的成语试题的得分率极底,甚至是所有语文知识考察点的最底得分点。中国母语学生尚且如此,作为外语的外国人学习成语的问题更大。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结论:多年来我们的教学中对成语的教学思想和具体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应该进行反思和改革。
  
  三、改革成语教学的思考和探讨
  
  1,针对于包罗万象整体语文教学的而言,成语的学习实在是一个单纯而简单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的统一。
  要认识到成语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学、历史、人文、思想、逻辑等内容。对成语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的问题,而是一个对综合的文化现象的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通过对成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感悟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推动语文课程的改革,构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语文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只要认识了成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并不是一个难以操作的问题。
  2,我们主张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中单独开设成语学习的内容来加强成语的学习。
  当然,我们也不主张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只是主张在语文的有关学习内容中增加单独开设成语学习的内容。在具体的编排顺序、内容、方法等可以继续考虑和研究,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各个地区、各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成语学习开设成为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