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顾邦正




  任何教育教学的改革终极目标总是离不开效率、效益的,不谈讳谈有效教学是错误的。现实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无效或低效现象,我们是要正视的。教学无效或低效现象的产生原因何在?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追根求源。笔者认为造成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教学目标统一化。受同质分组的班级授课制的传统影响,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方法、实施步骤等多方面的统一,这种缺乏层次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必然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教学。
  二是因材施教虚无化。因材施教是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所倡导的有效教学原则,但真正在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班级授课制中大班教学的情况下,这一原则多半已经成为停留在口头上和文本中的理念、概念和名词了。
  三是集体备课形式化。集体备课是要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然而,几乎所有的学校。一个星期之中最多能抽出两节课的时间来“集体备课”。这种集体备课也只是一种形式。
  四是个人钻研求淡化。教师的成长速度与质量,关键是靠个人悟性与自觉性、进取心。有心人,会时时处处去钻研,但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水平还可以。拿个书本就进班,信口讲讲就作数,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成为教学参考书的奴隶,完全失去自我。所以。教学上虽说差不到哪里去,但绝无建树。对教材、数法、教学过程设计一片茫然,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完全无法上课。对编者、作者的意图。教学的要求更是全然不知,当然就决定了教学的低效和无效。
  五是教学考核功利化。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师业务检查方面,仅仅满足于教师有没有教学计划,有没有数案;对于教学效果的检查,也往往仅仅通过书面一张试卷检测的得分高低论英雄等等。
  当然,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远不止这几点。但是这几点问题的存在,则足以导致教学的低艘和无效。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是转变观念。增强有效教学意识。教学目标是统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性指标,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区别要求。作为授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节课只有学生优生吃饱了,差生吃了了,中等生吃足了,这样的目标才是最佳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绝不能大而化之地统一于一个点上。
  二是科学施教。增加学生成功机会。通过分层教学、分段教学、分批教学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化整为零,能自学的优秀学生,让他们自学。并布置他们相应的作业;需要点拨的中等生,用较短的时间去点投;把最需要帮助的后进生作为上课的重点。这样,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其他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教师在平时要加强学生自学、预习等习惯的培养。同时。辅之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优等生和中等生学会学习,后进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也能达到相应的水平。
  三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学校要给足时间,放足空间,让每个参加集体备课的老师既明确整个的目标、重点、难点,同时也能对每一课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每个人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案、学案。此时,作为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学生应各自如何来处理,事实上集体备课中备学生就是这个要求。
  四是个人钻研,完善有效教学方案。写教案的过程,既是整理备课思路的过程。也是寻找科学方法的过程,既是完善集体智慧的过程,更是激发个人创造的过程。在钻研的过程中,要努力甩掉对教学参考资料的依赖程度,多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在保证大的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方案的可操作性。
  五是以生为主,强化有效教学实施。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要把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关注教师的表现转到关注学生的表现上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了,主动探究机会增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形成了,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证。所以,目前无论是什么课,都要努力把教师从讲课中解放出来,限制讲的时间,把课堂时空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则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路就会变得依然漫长。只有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堂上少讲,学生才能走到自主学习的前台来,只有减少教师讲的时间。学生才有更多的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