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礼记·大道之行也》教学简案

作者:尉文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重点:读懂全文大意,积累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抓住“天下为公”领会全文内涵。
  教法:1,朗读法。2,归纳法。3,背诵法。4,讨论法。5,想象法。
  授课:
  导语: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都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乐,百姓“亲睦”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假托孔子之名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一、初步感知:学生朗读全文,查工具书,看注释,教师点拨归纳法。
  归纳:
  通假字。
  一词多义。
  重点句式。
  二、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朗读法)
  1、提问: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第三层: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2、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可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贷”“力”观念,此二字合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的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全班齐声朗读
  4、自由朗读。
  三、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背诵。(讨论法、背诵法)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学生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文章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生明确: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要得到社会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应有生活保障。
  3、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想象法)
  学生明确:(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本文以“夫下为公”为中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魄力的社会蓝图。在政治制度,财产公有等方面作了充分说明,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青年和社会改革家心目中永不磨灭的梦。
  4、请描绘一段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想象法)
  作业:
  1、学生默写背诵课文。
  2、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