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韩剧的魅力及启示

作者:唐 宏




  自1997年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出后,韩国电视剧(以下简称韩剧)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旋风,至今仍气势不减当年。韩剧的魅力何在?笔者以为,探寻韩剧魅力的源头应着重挖掘其内在精神情感内涵。因只有精神情感内涵的存在,才使事物本身散发迷人恒久的魅力。
  
  一、韩剧的魅力
  
  1、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水乳交融
  韩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物质生活优越。时尚都市男女、高档时装、化妆品、美食、宴会、汽车……后工业时代的时尚元素在韩剧中都得到充分展现。使观众享受到了一顿丰盛的视觉大餐。韩剧吸引人眼球的还有与现代时尚形成鲜明对照的家庭传统文化。对家庭伦理的浓墨重彩的描述,使韩剧洋溢出浓厚的生活气息。韩剧基本上以几个家庭为单位展开叙事,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故事的主线。但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家庭这个单位必不可少。传统家庭伦理中的长幼尊卑的家庭秩序在韩剧中随处可见,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夫妻间的相敬如宾。婆媳间共同持家情同姐妹,兄弟姐妹间的手足情深……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成了韩国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虽然,也不免会发生争吵,但是就是在这样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显示出丰富的人情味儿和巨大的亲和力。儒家伦理文化中的仁、义、礼、智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等电视剧所刻画的家庭生活场景就非常生动。儒家文化的渗透不仅反映在韩国的家庭中。也反映在邻里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中。在每一部韩剧中,都可以看到韩国人待人接物的彬彬有礼,用敬语“您”称呼对方,见面和告别都向对方礼貌鞠躬。孔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儒家文化中的“仁”、“礼”已经深入韩国人的精神,并成为一种社会文明。通过韩剧呈现出来韩国的社会生活风貌的共同特征是:一方面是经济发达的现代生活,一方面是被我们认为“落伍”的传统伦理文化。这两个看起来“反差鲜明”的事物,在韩国生活中如此水乳交融的并存着。让我们看到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与传统的伦理文化并不互相矛盾,两者的结合组成了一幅魅力四射的韩国社会风情画卷。
  
  2、以情感人,以“志”励人
  “情”也是韩剧表现的一个核心。除上文所谈到的亲情外,对爱情的执着也在韩剧中随处可见。如《蓝色生死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主人公命运多舛,爱情坎坷,却始终彼此深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看了又看》一剧中,两姐妹俩与兄弟俩谈上了恋爱,在感情与家庭伦理的冲突中,主人公在尊重长辈的前提下,对感情所表现出来不舍不弃的执着与专一。最终感化了以维护家庭秩序为己任的家长,有情人终成眷属。无论感情方面还是在个人奋斗方面,韩剧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一股“韧”劲,即儒家精神中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为了强化这种精神。韩剧的剧情设置通常是首先是将剧中人物置于痛苦无奈的境地,强化“悲哀的深度”。从而使“恨”更加深刻、真切。韩国民族文化决定了其特有的悲剧情结。“由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儒、释、道思想观念深入韩国社会。但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是韩国美学范畴里的‘恨’的情感。‘恨’是悲的情感,‘恨’并非叹息、放弃、眼泪,也不是败者的牢骚,而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的情绪。‘恨’每每只被界定为一种克服的意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禁止把它发展为怨恨和复仇??这种‘恨’,才是最韩国式的情感。”在以“恨”为情感核心的韩剧中,又以女性为主角的居多。脍炙人口的《大长今》便是其中的最典型的代表作。小长今背负家仇进入皇宫,其间经历无数磨难,遭遇坏人的陷害,但她凭借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最后不仅战胜邪恶。为母报仇;而且被封为“大长今”,成为一代名医。由女性来担当主角,使韩剧中“恨”增添了阴柔、伤感的美,展现出柔克刚。刚柔相济的道家文化精神。使观众在感受到力量的同时,也欣赏到了美,力与美的结合提到了较高的境界。
  
  二、反思
  
  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韩流”效应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赏心悦目和感动,理性的思考更是我们应该做的。
  
  1、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
  电视是一种文化传播媒介,韩剧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画卷,可以说是韩国社会现实的某种反映。发达的社会经济和传统伦理文化和谐并存,相得益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社会经济发展是不是需要以抛弃传统文明作为代价?事实胜于雄辩,一衣带水的邻邦韩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20世纪以来,我们却急于蜕掉身上所有传统的皮,以便赶紧造出现代“新人”。一位叫张宏杰的作者写了一本书《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其中写道:“……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认定文化是罪魁祸首,二-再为选择什么样的新文化而不断争吵,长期陷入‘主义’之争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儒教文化和优良传统,被我们当成封建扔得差不多了……………在文革迷梦破灭之后,我们发现自己没有了革命的激情,也没有了传统的支撑……”而在韩国,“至今的社会共同道德,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韩国人却如获至宝,几百年来一直珍惜保存,并且奉为人生指针,演化为全民族的共德。最近,《环球时报》访问了新儒家第三代主要人物,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从中国在“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结果切入,凸显了韩国名列第一,而中国则退居末席。杜维明指出,近代中国166年来文化断裂的情形非常严重。从全世界的范围看,中国是现代文化断代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样。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一度出现社会价值沦丧、拜金主义、诚信缺失、人心浮躁不安等文化危机也就不奇怪了。
  幸运的是,近些年来,国人已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精神根基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和谐”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理性地分析儒家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中以“中庸”为基础的和谐人生理想、以“仁”为核心的和谐社会关系构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构建等思想精髓,最大限度地发挥儒家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推动作用,无疑是对儒家文化现代回归的最好诠释。
  
  2、媒介应有何作为
  电视剧作为媒介传播艺术的一种。不仅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对受众也起着一种引导的作用。“议程设置”的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因此,电视剧作为最通俗、最大众化的传播艺术形式,无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因之,其理应担负起弘扬传统文化,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素质的重任。从九十年带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的横空出世,到近几年声名渐起的《百家讲坛》,都对回归传统文化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通观电视剧的制作,不能不遗憾的看到,在这方面的作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目前,国内的电视剧主要走题材剧的路线,反应的社会内容较为单一。大体有以下几类:一类是青春偶像剧,如《男才女貌》、《奋斗》、《夜雨(给我一支烟)》等。该类题材剧大多都是讲述时尚男女在大都市里的现代生活,他们基本上是都市里的白领。穿着高档时装、出入高档会所。酒吧,闪婚闪离。这类电视剧基本上就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他们似乎没有家庭,没有牵挂,不管是平时还是节日,都无法看到他们与父母家人的生活场面;第二类是亲情剧,如《大姐》、《亲情树》、《嫂子》,这类剧的故事背景基本上是从苦难年代开始,剧中人物出身苦难,或是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双亡,母亲或大姐为了抚养年幼的子女或弟妹,无私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这样的亲情固然感人,但给人的感觉是,唯有苦难,才能见真情;只有无私奉献和牺牲自我,才能感人。第三类是家庭伦理剧,这类剧把焦点放在婚姻中两性关系的探讨上,如王海钨系列《牵手》、《中国式离婚》和《新结婚时代》,其它方面则很少涉及。总而言之,中国目前的电视剧,能够做到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高度结合的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电视剧应当担负起自身的使命,与民族文化重建相呼应,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具备文化精神内涵,有助于引导受众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