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语文教师要谙悉语音

作者:陈月冰




  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谙悉语音,了解发音部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音色。毫不夸张的说:语文教师的第一素质是口语。
  要学好口语,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音变
  
  所谓音变,是指说话时,由于连续发音,音节之间或音素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如儿化、语气词“啊”的变化;有的是音强的弱化,如轻声;有的是声调的异化,如上声相连的变调和“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七”、“八”、“不”这几个字在普通话里使用频率极高。它们对音色、语调的影响也很大。“一”的基本调值是阴平,在去声字前要变读阳平。如“一个(yi ge)”;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要变读去声。如“一窝(yi wo)”、“一年(yi nian)”、 “一股(yi gu)”;夹在两个重迭动词中要变读轻声。如“看一看(kan yi kan)”。“七”、“八”的变调。只出现在上声字前面,要变读阳平。如“七块(qi kuai)”、“八亿(ba yi)”。而“不”字的基本调值是去声,变调虽然较复杂一些,但也有规律可循。“不”单用,或是在阴平、阳平、上声字的前面不变调,仍读去声“bu”。如:不、不争、不辞(bu、bu zheng、bu ci)。“不想(bu xiang)”。“不”在去声字的前面要产生音变,读阳平bd。如“不大(bu da)喜欢”、“不要(bu yao)”。“不”夹在词语中间要产生音变,读轻声。如“看不见(kan bu jian)”、“睡不着(shui bu zhao)”。语气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它用在句末,常会受它前面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索的影响而产生音变形象,改变其原来的读音。在书写上可以用“啊”表示。也可以改用“呀、哇、哪”等字。朗读时,如能准确地读出“啊”的各种音变,可以使语言更加优美动听。
  
  二、要明辨轻声
  
  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但在一定的语境里,有些音节就失去了原来的声调,变成轻而短的调子。轻声也是音节连续时声音的音变现象,非阴、阳、上、声以外的独立调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轻声音节不标调。轻声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它有助于表情达意。如语气词“(对)啊”、“(好)吧”、“(什么)呢”;助词的“白的”、“愉快地”、“美得很”、“飞了”、“吃着”、“读过”;名词后缀“枪子”、“女儿”、“石头”;趋向动词“出来”、“进去”、“赶过去”;重迭词“笑笑”、“说说”、“想想”;方位词“地上”、“家里”、“墙外”等。轻声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地方(某处所),地方(表与中央相对的处所);东西(一样事物),东西(东和西两个方向)。
  
  三、要识语调
  
  句子里表达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语调。句中有的词要有停顿、有的要重读,有的词或词组后面的要有停顿间隙,有的句尾的音高要上升或下降,这一切变化均和全句的意思或说话人的感情态度有关。如停顿当否,须留心,否则会造成读破句或歧义: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一般用顿号表很小的停顿,用逗号表短暂的停顿,用分号表两层或几层意思并列。停顿略长;冒号总起下文或提示下文,引起听话人注意,音调应提高或停得长一些;而句号、问号、叹号用在一个完整旬末,停顿时间更长。
  
  四、要判明节拍
  
  诗文朗读注重节拍,它是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而定的,同一句话,快读和慢读时,节拍多少也不一样。如: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一登天的梯子。诗歌里每一行有几个节拍,即诗歌的节奏。国破一山河一在,城春一草木一深。感时一花一溅泪,恨别一鸟一惊心。“一”表节拍停顿处,“一”表细微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