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职校语文教学应多注重非智力因素

作者:徐方佑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但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却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职高的不少学生语文学习不好,语文素质差,除了智力因素外,主要原因还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职高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语文成绩的优劣,与他们的心理素质息息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心理问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锻炼学习意志。意志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具有强化和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是艰苦的,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开学初,笔者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计划,要求大家把目标定得稍高一些,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期中考试阅卷表明,多数同学的成绩与目标一致。有几位同学考得较差,心灰意冷,失去了学习的勇气。经过开导,他们明白了人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而无波折的,只有意志坚强,坚忍不拔的人才能取得成就。
  2、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卑是职高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所谓自卑,就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情感,表现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有关统计结果显示,40%的职校学生有自卑心理。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习惯不良,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学习,有的甚至根本不愿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从而感到快乐,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在成长中树立信心,勇往直前。让他们在“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在“我能行”的心态中发展,在“我能行”的心态中成功。
  3、增强自觉注意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注意力。笔者每讲授一篇课文,都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注意把传统的情感表述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根据文章的特点,从《荷塘月色》的画面入手,凝聚学生的视点,由形到神创造一种宁静、清幽的教学意境,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紧扣了文章主题,收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前导语引人入胜,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能够驾驭教材,而且还需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使其贴近学生的心理,形成师生之间心灵上的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驳论文时,为让学生明白学习驳论文的重要,我从下面一个生活现象导入:大街上有人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突然强行拐弯,把你撞倒在地,你已经准备说“没关系”了,他却破口大骂,强词夺理,怪你没长眼睛,不知闪避。他说得头头是道,煞是有理,你有口难辩,尴尬无语,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一学驳论的技巧。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让我们通过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样一篇驳论文,学会反驳别人的谬论,成为一个伸张正义的公民。巧设课前导语,既能消除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害怕厌烦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应维持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因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学生对老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并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产生“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他们有时甚至会把对老师的好恶转嫁到他所教的那门课上去。因此,作为老师,必须学会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诚地去关爱,真诚地去倾听,永远不忽视后进生的感受,永远铭记彼此尊重的意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和谐育人效果。
  3、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学习的革命》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想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兴趣,教师就应该使教学活动贴近学生心理,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正参与的同时表现自己,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享受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欢乐。有时教师的一个安慰手势,都可能成为某些学生扬帆远航的风力,使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时,面对一些重难要点,须遵循精要讲解在前,学生操练在后的原则。期间积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大胆发言,适时鼓励,让学生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三、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授之以正确的认知方法。
  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二是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自主地学”,三是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探究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向书本学”为“在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意知识的积累
  学习语文,除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外,积累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虽然做了许多练习题,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必要的总结和积累,只会生搬硬套,没有在积累的基础上形成语文素养,若是题目稍加变化,就难以对付。教师要改变学生这一不良习惯,在教学中,抓住典型的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训练,使其不断地积累解题经验。如识记汉字读音,不可畏难嫌烦,产生放弃心理。平时要日积月累,口到手到,勤查工具书(应以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误读字摘抄本,及时记录课本中、生活中、阅读中、做题中碰到的难读字,分类分批有序地反复识记。又如《考试大纲》规定了18个文言虚词用法。提醒学生注意:(1)依据课文,归类整理,并配以典型例句;(2)抓住语境,区分用法,注意总结规律;(3)仔细比较,分清真伪,不被假象迷惑。平时善于积累,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3、注意知识的实际运用
  职高课本中有大量的应用文,必须注重实际的应用。教师要善于利用社会活动、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等各种机会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如针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大背景,帮助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工业、一切服从工业、一切服务工业”的理念,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在本地,创业在家乡”的主题演讲,提高学生演讲能力;在学生实习期间,让学生写实习情况纪录、实习情况总结;“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为了尽快抚平灾区同学内心的创伤,组织学生为灾区同学写“慰问信”。面对职高学生的贪玩特点,笔者在班上宣布:“我校语文兴趣小组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意者写一份申请书和一份个人兴趣爱好简介,限两天独立完成。凡写作合格的,一并接纳;否则,一概拒收。”学生都跃跃欲试,兴趣很高。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提高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从培养非智力因素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提高职高生的语文素质,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徐方佑,教师,现居浙江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