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阿长与〈山海经〉》的写作目的和技巧

作者:邓光鹏




  学生们争执不休,后来都把目光对准我,希望得到我的支持。我便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思考问题,理解课文:比如阿长睡相真的“不见得很好”吗?
  先让学生思考:“阿长连买‘三哼经’这种难于登天的事都不辞劳苦去做,为什么给鲁迅让点席位这种易如反掌的事偏偏不肯做呢?”
  请联系生活想一下,小孩子是怎样睡觉的?爱滚来滚去,有的还从床上掉下来。“阿长给我让点席位,我睡觉会怎样?”学生会想到:“我会睡得舒服一些”,根据课文具体语句思考可知:“我就可以翻身,可以动来动去”,顺势再问一句:“长此以往,作者的睡相会变成怎样?”学生很快明确:“作者睡觉会经常滚来滚去,有可能从床上掉下来,还有可能滚离被子着凉感冒,这对今后的生活有害无益。”而文中一个细节则说明阿长“大”字形睡相是她有意而为之的:“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显然阿长的目的是让作者不要乱动。所以,阿长的睡相不好,恰恰是为了“我”有良好的睡相。这种看似不美、令人讨厌的做法,却也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时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自己的睡相好吗?如果好的话,是谁的功劳?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用不太美的方式,表达过对你的关爱?”大多数同学的发言都能理解父母类似的爱,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了。这样教学,其实是从人文性的角度引导学生去体会阿长的对我的无私的关爱,目的就是通过理解人物的感情,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维度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明白阿长对“我”的无私的关爱,学生再不会觉得睡相不好是“乡下佣人的一种粗俗”了。我认为,只有这样探究,才是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才是真正理解了编者的意图。
  乘胜追击,顺藤摸瓜,学生很快能发现并理解阿长的各种规矩并不让人讨厌,那都是民间文化(吉利文化、避讳修辞文化等)的展现,目的都是为了作者好;吃福橘也不是磨难,寄托着阿长真诚的善良愿望,学生还特别注意到的一个细节:福橘并不是她自己吃,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说明这仪式是为了作者,表现了阿长对孩子的一片祝福之心!至于讲述“长毛”故事,事实上也并不简单,根本目的在于使鲁迅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字里行间表现了当年的阿长对鲁迅的关爱和担心,难道仅是令人捧腹而已?(分析方法同上,在此不再赘叙。)
  通过联系生活分析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是一以贯之的,那为什么课文中却多次提到“憎恶”、“讨厌”、“不大佩服”呢?
  这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课后练习第二题。老师应对此作些提示和引导: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和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些相似,文中有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作者站在儿童时代,对阿长的“切切察察”的样子,“大”字形的睡相是“憎恶”、“讨厌”、“不大佩服”的;而到了写作的时候,他已经充分的理解了阿长,字里行间便充满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作者以自己对阿长的理解过程为线索,叙述了阿长关爱我的几个具体事例,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是教参书上没有明确的,应该补充上去,这种布局谋篇是学生习作中的难点问题。)
  一是符合作者自己认知的实际情况,写出了童心、童趣,人物形象显得真实、自然、亲切。特别是当我们中学生读到,忍不住要和作者同喜同悲,比如读到阿长那“大”字形睡相,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到阿长经母亲委婉地提醒都仍然如故的时候,我们更会为作者打抱不平,认为“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提醒了我们,写回忆的人和事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当时的情境中去写,才会写得真实感人。
  二是为了设置悬念。前面用抑笔,写对阿长不理解,憎恶、讨厌她,后面才写赞美、怀念她的话,使文章有了波澜起伏,更具可读性。如果全篇都站在写作时的立场上来赞美阿长,文章会平淡、乏味得多。
  相信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在作文的构思和布局比如叙述线索的设置、叙述角度的选择等方面有所收获。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定要区分文中的双重眼光,即“儿时的眼光”和“写作时的眼光”,才能理解鲁迅并未“含笑的批评”阿长,恰恰相反,作者很感激、赞美阿长“大”字形的睡相、许多的规矩等缺点,因为那是阿长用另一种方式关爱作者。作者先设悬念,用“儿童时的眼光”写阿长令自己“憎恶”、“讨厌”、“不大佩服”的几件事,再着重写给自己买《山海经》,尺幅兴波,趣味倍增,更有力地突出了阿长可敬可爱。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文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切不可照搬教参,满足于把已有观点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因忽略启迪学生的思维、忽略了开发学生的智慧而误人子弟。
  
  参考资料: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2、新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朝花夕拾〉小引》
  
  邓光鹏,教师,现居湖南新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