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江雪》新解

作者:熊剑茹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千百年来广泛为人们所歌咏传颂,这首诗为柳宗元贬谪永州时所作,前人说仅是“咏江山雪景”;后人普遍认为:诗歌以白雪之静表现诗人清高孤傲,“不肯向恶势力低头,不怕险恶环境的坚强品格”。引《唐诗三百首》(军事谊文出版社)
  这种解释,我认为值得商榷。试想,一个孤舟蓑笠渔翁于冰天雪地,人迹灭绝的江边垂钓,这合情理吗?显然,老翁并不是在钓鱼,那么他在干什么呢?这一幅清冷寒绝的江雪图,它背后究竟包含什么样的真实意义?纵观柳宗元的身世性格和政治抱负,我们不难发现柳宗元江边垂钓是有所待,他期望帝王能重新垂爱他,重用他,为国家为百姓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一
  
  柳宗元,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柳宗元出身名门世家,“曾伯祖奭,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驻博士终待御史”,(《旧唐书》刘煦)父亲为人正直,富有学识,爱交朋友,曾经屡次向横暴的军阀和陷害贤良的大官僚提出批评,因此被迫害,被贬官,但不屈服,还创作一些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坚强意志,柳母卢氏,是一个慈爱勤恳而有学问的妇女,家庭的教养,对柳宗元性格和学业的成长有相当影响。
  柳宗元在母亲的教育下,勤奋学习,四岁熟读了十几篇古代辞赋,十三岁在文坛上颇有名声,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月,柳宗元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在唐朝,知识分子把考取进士看作非常光荣的事情,它是做官的最有面子的进身阶梯,因而不少人在考试前到处奔走门路,请托人情,柳宗元却是凭着他自己的才学考取的,连德宗皇帝都夸赞说:“我知道柳镇是不会为他儿子考试去求人情的。”柳宗元在青少年时代已树立远大的抱负:“始仆之志学,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答贡士元谨论仕进书》)他期望自己能做到提高思想品德,继承古代思想中的光辉传统,使它发扬光大,照耀后世;同时更期望自己建功立业,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上名垂青史,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意,一贬再贬,贬到广西柳州做官时,也始终不改,殷殷期盼皇帝召回朝廷,重新委用,为国家效力。
  
  二
  
  中国古代诗歌中用典寓意的手法运用十分广泛,《江雪》一诗也十分明显地采用了这一传统艺术手法,李瑛在他的《诗法易简录》里说“前二句不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俞陛云曰:“子厚从短歌为自写照,志和(张志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诗境浅说续编》)可见他们支持“以雪景表现高洁脱俗,孤傲不屈的品格”这一观点。直到1980年,北大教授吴小如《说柳宗元山水诗〈江雪〉》(载《语文教学通讯1980年4期》)对这首诗的主题才有了较新的发现,“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幽境寒冷的境地,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
  然而见解有了新意,但他们都忽略了两个问题,就连中国古代文学的权威袁行霈先生也忽视了这一明显存在的史实。柳宗元被贬永州是公元805年——815年之间,他被贬时年龄才33岁(终年47岁)凭他的年龄33岁仍应是青年时期,就算按古代的说法至多也只能是人到中年,怎么就把自己比作“翁”呢?“翁”者,老人也,为什么作者自比渔翁呢?与谁比呢?让我们把眼光回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渭河岸边就有这么一位老翁——一位直钩钓鱼的蓑笠老翁——姜尚,姜子牙,据《吕氏春秋》记载,姜尚“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水以观之”。《史记》也说:姜尚“年老矣,以鱼钓于周西伯。”姜子牙直钩钓到了西伯侯,完成了他一生足以光耀后世的宏伟大业。博闻广学的柳宗元是知晓这段历史的。他仰慕子牙的幸运,所以以蓑笠老翁自比,希望自己能建立像姜子牙那样的丰功伟业。我们可以从唐代众多的诗人身上找到例证。孟浩然在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歌中十分明显地流露出对仕进无阶,犹济川无楫的无奈与观他人仕进如临渊羡鱼的渴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雪天垂钓与直钩钓鱼、蓑笠老翁与蓑笠翁相比,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内心深处的期盼与渴望。他们都有所期待,他们都自认自己才华盖世,不满现状。钓非所钓(鱼)钓王侯、钓帝王,钓出一片新天地,钓到一个大千世界!柳宗元梦寐以求,期望钓到帝王的垂爱,重返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三
  
  柳宗元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但更是一个入世为政的人。纵观柳宗元的一生,因他才华出众,抱负高远,所以入世从政干大事业是他追求的人生坐标,是“唯以中正信义为忠,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处安元元(老百姓)为务”(《寄许京兆孟容书》)的,知识分子自命清高,但在帝王面前是分文不值的,傲世如诗仙李白,在君王面前也只能被玩于股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是最好的明证,柳宗元二十六岁[贞元十四(公元798年)]又考取了博学宏词科,此后一度被调到蓝田做县尉,不久又调回朝延担任监察御史里行,这五六年间,他大部分时间在朝廷工作,虽然官职不高,年纪很轻,但积极投入当时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活动,他卓越的思想和才华,渊博的知识,慷慨的意气,使他名气大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积极倡导古文运动的韩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积极推行、倡导古文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了一代风范的散文大家。然而,柳宗元这时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政治方面。(中国唐代知识分子从文与政相比,他们更看重从政)企图在政治上建立一番功业,他参加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并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德宗去世,李诵嗣位做皇帝,就是顺宗,王叔文立刻被任命翰林学士,不久担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户部侍郎等官职,柳宗元也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他们积极而迅速地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治改革,对豪强权贵进行了猛烈地打击,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民的利益,但由于他们大都出身较低,又猛烈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和旧官僚,所以很快遭到了旧官僚,反动军阀及太监的激烈反对和打击,王叔文被贬渝州司马,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历史上称为“八司马”,王叔文集团被一网打尽,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也就此宣告失败。
  被贬永州后,贵族大官僚集团对柳宗元的迫害仍在继续,宪宗改年号为元和,并宣布大赦,但接着下诏:左降官柳宗元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加上永州地处偏远,生活条件艰苦,政治上残酷的长期迫害,使柳宗元痛苦,忧郁,身体也急剧地衰落;但这种生活也使他获得更多的锻炼和体验,更深刻认识到权贵们的丑恶面貌和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这一时期,柳宗元广泛地钻研古今典籍,写出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如《贞符》《非国语》《天说》《天问》《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三戒》《送薛存义之任序》等以及许多优秀的山水游记、诗歌、辞赋大都是在这时期完成的,《江雪》就是其中的一篇。
  柳宗元的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对遭贬的不满,对恶势力的愤恨,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批评,而最最核心的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与忧愁。不甘心在地方为官,应该在朝廷干大事业始终是柳宗元追求的最高人生目标。
  所以,我认为《江雪》表现的思想主题不是清高傲世,也不仅仅是憎恨那个一天天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透过柳宗元一生思想个性,所作所为,我认为他是通过《江雪》暗示自己盖世才华,提请帝王垂爱,在他有生之年为国家效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熊剑茹,教师,现居江西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