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以《黄纱巾》为例谈美文赏读

作者:阮书畅




  近期听了学校青年教师的一节语文教研课,课题是《黄纱巾》。该文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新收入的一篇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形式别致,语言清新,通篇只是两个人物:小女孩和中年人,故事表现人物对一条黄纱巾的态度和情感,写出了两个爱美的人,两颗美好的心,展现出了人们对美的发现、美的追求、美的爱护,唱了一曲“爱”的赞歌,为人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这位老师却未能把握故事内容和主旨思想,仅仅对人物言行进行了简单的列举,指出了心灵美的主题,最后还根据教材后的要求对故事进行改写和续写。然而因为时间问题,未能当场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从整个课堂实施过程来看,本节课是不成功的。如果有一点肯定的话,那就是,教者在教学参考书中没有详细分析此篇文章的前提下,选择了这篇文章作为教研课的内容,应该说勇气可嘉,愿意走前人未走的路,是有开拓精神的。
  教学一篇文章,特别是赏读一篇美文,应该怎样进行呢?我不揣浅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了解的教学实录试着谈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体验“文心”。所谓“文心”,用《文心雕龙》里的解释就是“为文之用心也”,我以为是一篇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和愿望的主旨,也是读者感受最强烈的东西,让读者的心与之发生共鸣。读完《黄纱巾》,最大的感受就是文中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以及那浓郁的爱心。小女孩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那样的纯洁和可爱;中年人对美的发现和珍爱,在文章表现得深沉而执着。让读者感觉到,生活中的美在于我们爱的发现,爱的表达常常不需要言辞,可能一个动作一个行为就已经让爱溢满胸怀。
  第二,把握形象。形象是语言的来源和归宿,语言是形象的载体和工具。文学作品是用形象说话的,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没有形象也就没有美。《黄纱巾》中的美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从内容上来讲,有小女孩的形体美,中年人的言行美,人物的心灵美;从层次上来讲,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从过程上来讲,从对美的发现,到对美的追求,最后到对美的呵护,从而使美在爱心中得到了升华,有爱才有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能发现美的人往往是充满爱心的人。
  第三,品读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核在哪里?那拨人心弦的一句话、一个词是什么?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时留心聚焦。小女孩是美的,她发现自己如果配上一条漂亮的黄纱巾就更美了。黄纱巾对于爱美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的具有诱惑力啊!然而,当好心的中年人要把黄纱巾送给她时,小女孩却毫不犹豫地谢绝了:我不白拿别人的东西。对于小女孩来说,白拿来的东西即使再美,也缺少了美的内涵、美的灵魂,小女孩保护了自己的美在物质的利诱面前不受侵蚀,体现出一种健康可贵的美的追求。中年人是美的,他发现了小女孩的美,他愿意将一条黄纱巾送给小女孩,以创造出更动人的美,即使小女孩拒绝了他的好心,他仍然愿意“永不出售”这最后的一条黄纱巾,用来延续小女孩的美的梦想。中年人用自己的善良和默默的爱心创造了人间的美,爱是无价的。
  第四,阅读延展。从语文的教化功能来看,一篇好的文章总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激励。赏读之余,感受过文章的美,再引导我们的学生对做人和处世进行一番思考,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行为,不亦乐乎。在《黄纱巾》中,教者可以根据小女孩在别人送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面前的态度,以及中年人先赠送黄纱巾再“永不出售”黄纱巾的做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设计几个问题,如:如果你是小女孩,你将怎么做?你认可中年人的做法吗?在物质利诱和精神坚守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讨论中认识问题,提高做人的境界。
  最后,我还可以引用一首卞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认为这首诗在诗意上与本文有着很好的相通之处,在学完《黄纱巾》后,再来比较赏读一下这首诗,一定能加深对小说的理解,领悟到人生中那种冥冥相守的爱的情怀。
  
  阮书畅,教师,现居江苏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