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1961年:燕子曲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歌曲《小燕子》

  废名曾写道:“人类有记忆,记忆之美,应莫如柴火。春花秋实都到哪里去了?所以我们看着火,应该是看春花,看夏叶,昨夜星辰,今朝露水,都是火之生平了。”在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以生命之力为火,燃烧出劳动之美,克俭之美和敦厚之美。他们年复一年地以最真诚的恭敬和勤勉励志应答着时代的呼唤,完成着壮丽的人生。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悔的人生?——在那些艰苦的日日夜夜里,尽管人心低沉、忠言衰微,但在田野的篝火、工地的塔柱之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坚毅地劳作的身影,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默诵他们的名字:雷锋、王进喜、陈永贵、邢燕子、董加耕……这是困难时期的另一种风景。而正因这种不屈不挠,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1961年是河北知识青年邢燕子辍学返乡的第四年,这个夏天,21岁的邢燕子要出嫁了。一篇当年的报道极其生动地反映出平凡岁月的人民风俗,以及这种风俗受到的挑战。

  中国新闻人物邢燕子的丈夫王学芝是一个爱动脑子、很有心计的小伙子,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的。但,尽管是在提倡移风易俗的年代里,在农村人眼里王学芝仍属于农村男青年中的“困难户”(“困难户”这个名词在中国民族语言中沿袭数十年,仍未消亡其丰富的词意,条件不好的婚龄青年也属于这个词汇的特指对象)。当长者二大妈劝邢燕子“想周全”、“别过了门又后悔”时,邢燕子的态度是鲜明的。

    “我有什么后悔的?学芝劳动强,人挺老实,脾性也好,又是党员—
  —”

    没等燕子说完,二大妈又接了过去:

    “学芝人好,这我知道,可他家家底太薄,你去了怎么过?再说,他
  家哥儿四个,还有一个妹子,又没有房……”

    “没东西怕啥,有人就行!”燕子笑了。“二大妈,他家如今没房是
  实情,可咱们这人民公社搞好了,将来还要住楼呢!现在窄狭点,我不怕。”

    二大妈没办法,叹着气走了。可是,没过两天,出嫁在外村的姐姐也
  来了,一进门就说不同意燕子和学芝结婚:

    “燕子,你咋真成了俊子了,别人家你不知道,学芝家你还不知道?”

    “我咋不知道,我知道的可清哩!”燕子说。

    “那你为啥偏跟他结婚?他家六口人住不到一间半小屋,学芝成年在
  外间找宿,你去了怎么住?”

    “没地方就住在大街上!”燕子故意气着姐姐,说完自己也笑了。过
  了一会儿,她拉住姐姐的手,恳切地说:“姐,你放心吧,没有过不去的
  火焰山!”

  一个60年代女孩子的可爱形象跃然于纸上。

    按旧乡俗,姑娘们出嫁前总要向婆家要些衣物,又是被褥,又是衣裳。
  好心的邻居们和谢大妈又来劝燕子:

    “燕子呀,学芝家哥儿们那么多,不趁这会儿要几身衣裳,过门之后
  再想做可就难了。”

    “多了不行,顶少也得要它两身,要不白跟他家人结婚?……你穿的
  实在也不多……”

    燕子觉得出嫁要东西是旧社会的坏习惯,要改变农村面貌必须移风易
  俗。这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因此对这些劝说,她只当没听见。人们说多了,
  燕子就说:

    “咱这个老规矩得改改,再说,明知他家困难,我干啥还要东西?整
  天下地劳动,要那些新衣裳做啥呀?”

    这一来,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描写,邢燕子的行为告诉了我们,究竟什么是那个年代塑造出的一代人的非凡性格,这是中国式的“星期五义务劳动”精神,曾经也是青年人为之自豪的生活价值观。

    听说燕子要结婚了,父亲从天津给她寄钱来,叫她买两身衣服,但是,
  她却偷偷地用它买了两把铁锨。

    “唉,真是,燕子这孩子啊……”二大妈感动地说。

    婚期一天比一天近,燕子还是天天下地劳动,好象心里根本没有这回
  事。有一天,“老姐”王学娟实在忍不住了,她找到燕子,问她:

    “再有几天就结婚了,你还天天下地,也不准备准备呀!”

    “到时候搬上铺盖上他家去不就行了,有啥可准备的?”燕子说。

    “看你说的,就是别的不准备,咋说也得做两双新鞋、洗洗衣裳呀!”
  学娟说。

    “不忙,现在农活正在劲头上,有新鞋没新鞋要啥紧?”

    就这样,燕子一直干到结婚前一天。

    燕子一心扑在生产上,老人们疼爱,青年们钦佩。这事传到了公社,
  公社党委决定帮助她解决一些具体困难。公社妇联夏主任也把自己存着的
  五尺白地蓝花洋布悄悄给了燕子,叫她做一件小褂。结婚前一天,王学娟
  和刘连风也偷偷把她们做的两双鞋硬塞给了燕子。

    为了叫他们结婚,村里在学芝家东邻找了一间房,井准备叫他们长期
  住下去。队长们叫燕子去看房子,燕子不肯;老支书催她去收拾收拾,她
  不去。支书催得紧了,她说:

    “咱村缺房少屋的不只我们,那房让别人去住吧。”

    “学芝家那么些人,没房子你们怎么结婚?还是你们去吧。”老支书
  说。

    “我和学芝商量好了,就在他们家里结婚。”

    “他娘和学孟他们呢?”老支书又问。

    “他们先在外边借几天宿儿。”燕子说。

    “那以后怎么办?”

    “以后自有办法。”

    老支书问是什么办法,燕子只是笑不肯说。老支书知道燕子拿定了主
  意的事,谁也改变不了,他只好说了句“你这个怪丫头”,就走了。

  以下的叙述,今天看来也颇为有趣的,它散发着60年代的乡土气息,语言也是极其生动活泼、而且不平常的。更主要的是,邢燕子圣女贞德般的高尚风范,在这个年代里照亮了一度变得晦暗的人心,洋溢着纯洁的光泽,穿透时空——

    结婚第三天,燕子请婆婆和兄弟、妹妹们回家里来住,她和学芝搬到
  屋外窗跟底下早年喂小驴儿的草棚里去,刚搬完家,她就扛锄下了地。

    当地风俗,新媳妇过门一个月后才出来干活,燕子队的姑娘、媳妇们
  见燕子第三天就来下地,都劝开了:

    “燕子,怎么刚两天你就下地来了?快回去再歇几天吧!”

    “成年成月地干,结了婚还不多休息两天!”

    “不,我呆不下去。离开了大伙,我闷得慌。”燕子说。

    这时,“老姐”王学娟也插上来:“你这个死个丫头,十天八天没你,
  咱这燕子队还垮了台?别那么不放心……”

    不管人们怎么说,燕子还是坚持又干开了活,而且比以前劲头更足。
  一起长大的姐妹们,到了一块不免说几句体己话,一听说燕子和学芝搬到
  那个宽不过五尺、长不到六尺、人直着站不起未、而且有雨就漏的小草棚
  去住,几个人都吃惊地问:

    “哎呀,他家那个草棚子小得象个兔子窝,你们两个人怎么住法儿?”

    燕子笑起来说:

    “你们别看小,有‘小楼’就不愁有大楼,这会儿谁要换我们的‘小
  楼’,我还不换哩!”

    从此,那个只有一条小炕,地上除个小缸之外什么也放不下的草棚,
  就成了村里有名的“小楼”。

  60年代前期是和平年代的英雄典型人物倍出的时代,我们流连于英雄人物的生活传奇之中时,可以发现,这些人物大抵都有过人的坚韧无私品格。由于这个时期生活环境的原因,这类人的生活实录中不会有过于繁复的意象,他们的集体主义品质导致出的行为,也是惊人的相似,如《邢燕子的故事》中就有这样的情节:

    一次,她到公社参加民兵会议,队里给了她一元饯的伙食补助费。中
  午吃饭时,有些开会的人到饭铺,又买鱼又买汤,燕子却只花了九分钱买
  了两个红高梁面窝头,拿到公社办公室,倒了碗白开水吃起来。一个同志
  见这情景,吃惊地问:

    “燕子,你就只买了两个窝头?挺干的,怎么没买点菜?”

    燕子笑着,指了指窝头和开水:“你看我这不是有干有稀,吃的很好
  吗?”

    回到队里,燕子把剩下的九角一分钱全部交给了大队会计。会计接过
  钱一数,奇怪地说:

    “燕子!你怎么吃的,只花了那么几分钱?”

    “队里还不富裕,能少花一分就少花一分。咋的,你还怕队里钱多了
  扎手?”说着她笑着走了。

          ※   ※   ※   ※   ※

  无独有偶,吕向阳——一名从河南新乡工学院志愿来到吉林省一个农村生产队插队落户的大学生,也有着同样的经历:

    向阳常到橡皮厂镇上开会或给生产队办事,一般的情况下,他都是赶
  走十五里地回家,不愿在外面打尖吃饭。一天,向阳参加大队的一个会议,
  上午会没开完,有人上饭馆吃饭,叫向阳也去,说道:“因公外出,队里
  补助六角饯,吃什么也够了!”向阳说:“你们先去吧!”等人们走了,
  他并没有跟着去饭馆,却进了一家煎饼铺。

    “同志,吃点什么?”服务员热情地招呼说。

    “我先看看。”

    服务员看到向阳眼不好使,就给他唱价:

    “山东大煎饼,一斤一毛,粮票六两,莱有……”

    向阳没等他唱完就说:“给我来四两煎饼吧!”

    “吃什么菜?”

    “不要莱了。”

    “来碗什么汤?”

    “汤也不要。”

    服务员以为向阳要把煎饼带走呢,称好四两煎饼给他,却见他接过煎
  饼,卷了卷,就吃开了。服务员多少有些惊奇地望着这个年轻人,一面忙
  着张罗别的客人,一面倒了碗开水递给他。

    一回如此,两回如此,次数多了,吕向阳再到这个煎饼铺来,服务员
  也就不用再问了,习惯地给他称四两煎饼之后,再倒碗开水来。

    一来二去,队里的人也知道了向阳出去只吃四两煎饼,不要补助。有
  人问他为啥这样过,他并不多说,只说:“咱们队穷,底子薄,开支困难,
  打绳连麻都没有,能省就省点。”有时候,碰不到煎饼铺,他就花八分钱
  买四两米饭,滴点酱油就着吃下去,也算顿饭。

  中国年轻的一代大都从中学课本里学过一篇名为《梁生宝买稻种》的文章,这篇课文选材于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我们会记得梁生宝为给互助组节省两角钱不住客店而在车站的屋檐下露宿, 只花5分钱喝一碗面汤的故事。——应该说,上述生活片断显现的美德,是贯穿过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面的。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贫乏而乐观的时代最值得珍视的记忆花朵。

  美好的记忆会在飞速旋转的光影中安样地凸现,记忆之美的特征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人生的遽急和现实问题的繁复,决定了历史势必以安详的姿态照耀着我们的生活,历史中最珍贵的事物在已变得遥远、粗疏的时间残片中,显得鲜明细腻而温暖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怀旧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怀旧的人会享受生活中永恒的价值,不管时间会去如何的摧残这永恒之美的面容。

  岁月流逝着,人们还记得邢燕子英姿飒爽的形象,这个健康丰满,通体洋溢着快乐精神的姑娘,头戴草帽,遥望着蓝天,似目送着飞向远方的金色大雁,这个形象代表着当年中国女性的美,也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火热般的韵律——

    金色的大雁,
    你快快飞哟快快飞。
    飞过那雪山,飞过那密林,
    捎信儿来到哟美丽的北京城,
    带给我想念的毛主席。

                年度记事

              ★ 乱云飞渡仍从容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961年10月, 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集团继1960年7月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之后,对我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蒋介石趁我三年经济困难,疯狂叫嚣反攻大陆,印度军队不断在边界挑起武装冲突。一时间,乱云飞渡,形势险恶。1959年7月5日,毛泽东曾游庐山仙人洞。1961年9月9日,为李进(即江青)所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题写了这首七绝。

              ★ 保护侨胞财产

  4月25日, 中央同意侨委党组关于农村整风整社运动对征调侨眷、归侨房屋家具、侵占侨汇等的处理意见。《意见》中说,在公社化运动过程中,不少地方曾发生了平调侨眷、归侨的房屋、家具、缝纫机、自行车等财物,强迫或变相强迫以侨汇、黄金、白银、金银首饰作投资捐献,掠夺华侨、侨眷的财富,违背中央生活资料永久归个人所有的指示,必须认真处理。对占用的华侨房屋,必须坚决退还,并按使用的时间补给合理租金。凡是强迫侨眷、归侨投资捐献的财物,一律坚决清理退还,并付给应得的利息。无偿占用侨眷、归侨的家具、自行车、缝纫机等一切财物,坚决清理退还原物,并付给使用期间应给的报酬;损坏要修;原物不在要赔。平调侨眷、归侨的家畜及屋前屋后的零星果树等,应坚决退还永远归个人所有,无法退还时,折价赔偿。并指出,上述规定适用于港澳同胞家属。

            ★ 继续压缩城市人口下乡

  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当前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其克服办法》的讲话。指出,“现在,各方面的矛盾,如工业和农业的矛盾,文教和其他方面的矛盾,都集中表现在粮食问题上”。“实际上是城里人跟农民争饭吃,争肉吃,争油吃,争鸡蛋吃,争棉花,争麻,等等”。“总起来讲,这几年的问题,就是工业、交通、文教都办多了。非农业人口搞多了,农民养不起这么多人,所以非减少不可”。“工业战线要缩短,农业战线要延长”。“就可以和农业并举,一同前进”。对这几年发生问题的原因,刘少奇引用农民的话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在大多数地方,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是主要原因”。“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中心的问题,就是要坚决缩短工业战线,延长农业战线和轻工业战线,压缩城市人口下乡”。

           ★ 减少城镇人口和城镇粮食供量

  6月16日, 中央发出《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1)城镇减人,必须造成声势;(2)全国城镇只许减人,不许加人,城镇人口要在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 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 (3)清查黑人黑户,做到人粮相符,严禁虚报冒领和营私舞弊;(4)三五年内全国口粮应实行“低标准,瓜菜代”的方针等等。

            ★ 周恩来谈满族和日本问题

  8月10日, 周恩来接见嵯峨治、溥杰、溥仪等人并进行亲切交谈。周恩来在谈话中指出,世界上有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和棕种人。不管是哪种人,相互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肤色,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共产党的目的就是要把世界搞得美好,使大家都能活下去,而且过得好。关于满族问题,周恩来说,满族入关统治中国近300年, 奴役各族人民,虽然曾使中国一度强盛,但最终还是衰败了,这应由清朝的皇帝和少数贵族负责,满族人民是不用负责的,他们也同样受到灾难。至于“满州国”时代,溥仪、溥杰都应该负责,当然更大的责任应由日本军国主义来负。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期,它做了许多坏事,所以灭亡了。但也做了几件好事:第一件,把中国许多兄弟民族连在一起,把中国的版图确定下来了。第二件, 增加了人口,发展到4万万人,给现在的6亿5千万人口打下了基础。第三件,请朝同时采用满文和汉文,使两种文化逐渐融合接近,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关于日本问题,周恩来说,日本军国主义伤害了中国人民。解放10年来,有上万的日本朋友见到毛主席、刘主席和我,表示谢罪。我们说这已经过去了,中日两国有近2000年的来往,同2000年比起来,50年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且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应该往前看。

            ★ 《简化汉字总表》编成

  12月12日, 《简化汉字总表》编成,收录简化字532个,对偏旁简化字进行了一次总结, 共计1914个字。 1964年5月,重新编印了《简化字总表》,总表共收2238个简化字。

              ★ 今天的塔吉克人

  中国塔吉克族约有15000人, 其中有一半以上散居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干。解放前,塔吉克族从事游牧业,苛捐杂税无止境地加在塔吉克人身上,塔吉克人终年穿着破烂的羊皮衣,吃的只是少量牛骨和酸奶子。今天,塔吉克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牲畜总头数比1949年增加了2倍多,耕地面积比1949年扩大了1倍半。 实现了定居的塔吉克人,在人民公社化后,农机厂和水电站相继建成,本民族的技术工人也成长起来,小学教育也普及了,蒙昧的状态已成过去。在雪山皑皑激流湍急的帕米尔高原,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一首歌谣:

    就算一生吃过的东西都志记了,
    就是忘不了母亲的奶汁;
    把一生听过的话全忘记了,
    就是忘不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
  ------------------
  应天故事汇 倾情奉献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