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1995年:电脑时代




今天是星期日,何必如此辛苦。

                    ——《星期日电脑病毒》警示语

  1995年离我们如此之近,仿佛伸手可触。许多生动的故事在记忆中尚未褪色,欢笑和眼泪好像都在昨天。然而,的的确确已经过去两个年头了。

  本年度5月, 清华大学一位名叫朱令的女大学生,突然头发脱落,全身痉挛,送医院后陷入昏迷之中,医院反复检查,没有找到生病原因,无从下手。但不久,朱令的一位北大同学却带来了重要的信息:朱令极有可能是铊中毒,这对医院的确诊起到关键性作用,对症下药后,次年1月,朱令恢复了健康,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大医院都查不出病因,朱令的这位北大同学怎么会知道是铊中毒呢?信息来自称之为Internet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当求助的信息从北大Internet网上的电脑发出后,短短的几个小时,数以百计的诊断信息从世界各地飞到了北大的电脑屏幕上,其中不乏国外的大医院和世界知名的专家教授,不少信息都认为朱令可能是铊中毒。

  国内权威医院无法确诊的疾病, 一台简单的486电脑便可集合起全世界的专家来共同诊断,这就是神奇的因特网,兴奋无比的电脑商们不失时机地向人们喊出:“中国已进入电脑时代。”

  迄今为此,没有比电脑发展更快的行业了,80年代中期,电脑开始步入发展的轨道,大学开设了Basic语言课程。进入90年代,电脑由办公室逐步开始进入家庭,始作俑者是一批记者,作家和科技人员,平时以写稿为生的文字工作者长期饱受改抄稿之苦,电脑快捷的输入与编辑功能促使他们最早把电脑抱进家庭,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们可以报出一串,而在目前北京的作家群中,电脑的普及率达到80%。

  作家邓贤用电脑完成了《中国知青梦》的写作,他回顾用电脑的历程说:“我是在1990年秋末的一天,由一个朋友推荐迷上电脑的,原先并没有买电脑的打算,更准确地说是没有这笔钱,只是跟朋友演示看看,满足好奇心,谁知一看就不可收拾,我心里有个强烈的声音说:你不能没有电脑!……”

  抱回电脑后,邓贤写字速度从以前每小时1500字提高到现在3000字,他感觉到“生命内涵因此扩大若干倍”、“比别人多活了一次。”

  这是1995年的新概念:你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到电信局去注个册,你就可以骄傲地称自己为“世界公民”,你就已经跨人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信息空间,这就是因特网。本年度因特网的收费价格每小时30元,两年后,每小时收费已下降到4元。

  这就是电脑发展的速度, 从8088到80286用了5年时间,从80286到80386用了3年时间,从386到486用了不到两年,而从486到586只用了一年时间,现在每隔一个月,随着新产品的开发,电脑价格就下降数百元。对于许多家庭来说,买来的电脑尚未完全掌握,就成了淘汰产品。

  本年度,电脑商在中国销售出100万台电脑,进入家庭的电脑已达300多万台,国外大公司 IBM、AST、康柏、菲利浦、NEC纷纷进驻中国。

  本年度, 因特网已连接全世界4万多个网络,380多万台计算机,15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因特网互通电子邮件。

  如3年前,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这样描绘信息时代的灿烂前景:“现在,梦想正变为现实。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信息世界,打开网络令人头晕目眩的丰富信息纷至沓来。对于入网的用户,世界从来没有如此开阔而又如此亲近。”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调查表明,拥有电脑的家庭40%用于文字处理,38%用于娱乐。电脑时代从本年度开始,在中国还有相当的路途要走。

               1995年大事记

  ★ 中国和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年周年。

  ★ 农业改革的明星禹作敏以及家族成员因草菅人命、破坏法制受到政纪国法
    严肃处置,大邱庄继续良性发展。

  ★ 美国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中美关系出现严重倒退。
  ------------------
  应天故事汇 倾情奉献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