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4期
走进心灵
作者:郑 艺
我的少年时代是伴着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大师的画册度过的,受这种文化熏陶,我对家乡美丽的松花江、辽阔的东北平原有着极强的感受,这种感情经验在我以后的创造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981年我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年严谨刻苦的训练,使我扎实地掌握了油画技法,真正步入油画艺术之门。1985年毕业后到哈尔滨画院任创作员,这无疑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与空间。
我喜欢描绘平凡的事物,用精巧写实的笔触,透过对乡土的浓厚感情,抒写平淡生活中包含的哲理。面对纷繁的流派及各种时尚的涌入,在这形式与技术花样翻新的年代,我忠实于自己的美学原则远重于迎合某种艺术时尚。在我的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牛羊、还是大地、土墙都被赋予了象征的寓意,不仅蕴藉着我从少年时代就有的感情经验,而且融入了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感悟。
我对北方乡土十分热爱与关注,这块近乎无边的大地居住着我的许多亲朋好友,我虽生长在省城,但对乡间的一切,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新鲜感、对比感,然而这并非我画北方乡土的根本原因。乡土的地域性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表层的东西,我是想借此表达我个人的人生理念,或者说试图寻找一种恒久的哲理。1989年我创作了油画《北方》,运用纯正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奔走的群羊。我特意保持了除群羊之外所有物象的单纯和统一。这种有意的删除,排除了对生活场景再现,证实了我以具体的物象展示具有象征意义的追求,羊群展示了生命的奔波,诉说了生命的顽强。我的油画《走近永恒》描绘了老人、斜阳、土墙等瞬间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概括,其中包含了对美好事物,对人物将逝的伤感与惆怅。这里不是一个诗化的静止的结局,而是表现一个在历史进程中正在趋向消失的环节瞬间,在这个瞬间里隐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它包含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是无穷的,对这一环节的理解、超越,才是画面真正要说的东西。
艺术作品之所以是时代和社会的必然产物,不仅在于反映现实,更在于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和揭示该时代、该社会人的状态,人对自身的思考,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理解。在创作中,把东北乡土鲜明化,这种真实的乡土感受,包括外在的细腻观察和描绘以及内在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是我多年来的艺术主旨。每到乡下,面对稀松平常、贫乏简陋的场景,我都力求挖掘出不平凡的题材。我在人们不经意的平常光景里,或在居民日常可见的琐事中,在场景的各种角度、形态、光线等自然元素中,寻找能够与自己内心深处不平常的情怀相沟通的契机,尽力捕捉住他们,追求美感因素,并随着自我精神的注入,挖掘深入表现的可能性。贫困粗陋甚至乏味的事物有时更能让人感动与惊奇,更具有宁静、深远的意境。油画《远方》正是描绘乡村司空见惯的景物,池塘庄稼蔓草,人迹车辙小道,构成的令人魂牵梦萦的神奇大地。这里有童年与青春的水乳交融,这里有奋斗的激情奔涌。在这里,我与朋友盘桓驻足,领略诗情画意,欢乐安静,还有荣誉奔忙。
艺术作品必须能触及情感与心灵。作为画家,与以文字表达精神的作家、哲人、理论家不同,画家只能以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独特的技巧表达自己的意志。优秀作品形成的视觉氛围,是无法用别的语言取代的。绘画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自然要反映画家的精神面貌,作品和人二者之间是必然的联系。一幅好的作品,不但体现出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人格力量的显现。我的作品,描述了生命的生存状态,同时昭示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在这条路上,我将做持久不懈的探索与努力。
(作者为哈尔滨画院副院长,黑龙江省美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