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殿堂艺术中的国家形象

作者:于志学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殿堂所指的是中国古代高大、单层建筑。殿堂在早期为帝王的宫殿,既可称为殿,又可称为堂,南北朝以后逐渐把殿与堂分开,殿的等级和规模高于堂,一般宫殿,主殿称为殿,配殿称为堂。自佛教传入并在中国兴起后, 沿袭了帝王的规定, 把寺院的建筑也称为殿堂。这样殿堂在广义上就包括了两个内容,一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象征国家权力的宫殿建筑,另一个就是代表宗教寺院的殿堂,在中国,有本土的道教,有从印度传来,逐渐被汉化的佛教,有唐以后传入的伊斯兰教,有明末传入的基督教。这些庙堂基本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殿堂艺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代表国家形象的、以权力机构为核心的宫廷殿堂艺术,另一个是以民间宗教寺院、庙宇为主体的殿堂艺术,我们今天讨论的殿堂艺术是属于前者。
  作为艺术的国家形象,首先要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和社会风貌,也就是要反映一个国家的主体精神。毋庸置疑,一个国家不能只有经济和物质的追求,还要有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是增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生命力、凝聚力、稳定社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说中国画能够担负起代表中华民族国家的艺术形象,其原因有三:
  中国画是中国人在几千年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本体艺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它是在华夏的土壤上结出的丰硕的果实,它一出生就明显刻下了"姓中" 的烙印,不仅是东方艺术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完全独立于西方艺术自成体系的,可以当之无愧地代表中国的艺术形象。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中国画的包容和会通精神,使中国画成为凝聚各民族人民的一种最有力的交流手段,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有从事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中国画真正能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画虽然经过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但从来没有间断过,至今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而且中国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全国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喜爱,学习中国画的热潮方兴未艾。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最多的人群热衷的这种艺术形式,没有理由不是这个国家艺术形象的代表。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以巨人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我们提出殿堂绘画对振兴中华民族文化是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的。今天的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的时代。作为国家的殿堂--人民大会堂不仅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场所,也是代表国家形象的重要建筑,它所陈列的绘画,应当代表着中华民族绘画的最高艺术形式,代表国家的立场,代表13亿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我们今天呼唤殿堂绘画,就是要重振汉唐雄风,重振炎黄子孙的阳刚大气,把我们民族中兴的精神风貌通过殿堂艺术充分反映出来,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让世界了解中国。
  我对殿堂艺术有如下的理解:
  
  民族性
  
  中国的殿堂艺术应当保持和增强中华民族的特色,表现出东方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和智慧,体现出自身的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
  
  开放性
  
  中国的殿堂艺术要以开放的姿态充分吸收一切外来有营养、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一个强大的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从来不惧怕外来的因素。要对外来因素吸收,取其精华来丰富、强大我们自己的文化。
  
  现代性
  
  中国的殿堂艺术应当面向现代,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时代精神。
  
  精英性
  
  中国的殿堂艺术是国家形象的代表,要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理想、信仰、价值和存在意识,要以对社会意义的整体性和民族文化的精英性来体现殿堂艺术,这就需要以庄严的、神圣的、宏大的叙事方式,来同世俗的小情、小景、小趣味的绘画拉开距离。
  以上是我对殿堂艺术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