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色彩瑰丽 气魄霞蔚

作者:郝伯义




  北大荒画坛卓有成就的干将,中年版画家陈玉平70年代初投身于业余版画创作,成为北大荒青年版画群体中的佼佼者。他的处女作《耢雪催春》一举进入联合国展览,成为当时的佳话。从此,他一发不可收,以极其饱满的激情,不断地创作版画作品。由农场的专业水利技术人员,一跃而为黑龙江版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版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大荒版画以博大的气势、浓浓的色彩、炽烈的生活场景为显著的艺术特征。而陈玉平的作品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还有所发展。如果说具有代表性的北大荒版画当年还是黑色为主基调自成一统的格式的话,那么,陈玉平则大胆地创造自己的色彩世界,宣泄着色彩魅力,不拘一格一式,寻觅颜色的不断重组。并着力调动每一色版的功能,使其在主旋律的统领下,组合成响亮鲜明的视觉形象。如作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用色大胆,夸张地以红透了的高粱为主色,渲染其他。一望无垠的北疆大地,红透一切,透着金秋季节收获的色彩,把丰收在握的喜悦渗透到读者的心田。《春颂》的色彩是色与景的相融协奏曲。色的结合原色与复色不乏不燥,一股春之韵味隐活其间,使作品功妙而具活力。如果没有这些色的叠合,空凌的一组鸟儿和几组树林,则会单调乏味;由于作者有感而发,色彩自由和谐而又统一,产生了抒情的美感。《金秋抒怀》是大原色的畅想曲,作者执意寻找单原色的原始感,着力强调“金秋”的感染力,达到意象和情感的表达目的。一般而言,设色忌原色组合,然而,作者立足于再现客观自然界的纯真,恰恰是色的单一,增添了秋季收获的浪漫色彩,从其用色上,可看出画家的匠心独运。
  陈玉平的版画创作不仅以浓重色彩见长,还在刀功上颇下功夫。木刻这一古老的形式、在版画种类日渐繁多的现代,他仍操刀不息,持之以恒,潜心发掘,运用多变的刀法,赋予这一传统版式以新的面目。在木板上,尝试各种刀法的混合视觉形象,极力表现刀法刀痕充满多变的旋律感、韵律美,使每件作品都让你看到作者的艺术劳动量。正是量的聚合所产生的张力,无论对作品远视或近视,都给人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之感。以他的作品《惊春》为例,刻刀雕塑下的黑龙江早春开江时流淌的冰排、冰凌,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十分壮观。各种刀的功妙运转,剔透,既有整体的韵动,又有局部精细的点点微钻,耐人琢磨繁而不乱。另一幅作品《晚香》洒满画面的刀痕,这种刀法的运用不同于他的其它作品。作者仅用“点”与“线”的交叉组合,疏密有度,漾溢着刀味特有的魅力,体现出和谐、宁静与抒情的北国情调。他的这种风格既汲取了早期北大荒版画的浑厚,乡土情韵的多样化,而又有突破,现实而又未随波逐流,使他的作品保持着整体面目。陈玉平以刀功见长的创作,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他似乎“固执”地坚守他的这方宝地,不弃刀不离板,不回头地勇往直前。
  曾进修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陈玉平,在其创作生涯中是北大荒版画群体中鲜为涉创人体的作者。他运用学来的基础技艺,在以北疆山川大地贯穿全部作品的同时,创作人物,尤其是颇具难度的女性人体为他的作品群拓展了创作领域,表现了丰富的生活之美,所以他刻刀下的人体飘逸着纯洁健康的情调。如作品《七月傍晚》、《乌苏渔女》、《白昼》等。
  陈玉平的作品以北方的大地、山川和绿野为主线,多数作品大气磅礴、壮丽和旷阔,尤其是黑龙江的天空气荡回旋、万千变化,给人以宏伟辽阔壮观之感,形成了陈玉平版画艺术独具的一种精神气质。无异,这与他出生并长期生养生息的北疆山村的生活有着渊源关系,更与他水利技术工作的长年风中去雨中来于黑色大地的勘测踏荒经历有关,他的心神与这方大地凝成不解之缘,这也是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现实主义风格的一个直接原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陈玉平正是来自于生活,使他的作品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扎实地贴近着生活,亲近着大自然。无数个生动的鲜活场景,显然是他奔走于荒草甸子、湖畔野地,其情与景深深地永驻在他的心田。没有那段垦荒生活,没有思想感情的磨练,是不会有他日后的创作基础的。然而,作者并未停留在再现生活的层面上,尤其在专业画家的岗位上,宽松的氛围,扩大了创作的自由空间。他的作品题材、体裁及方法技艺,也都平添了一些变化。
  陈玉平的作品硕果累累,曾入选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版画《八千里路云和月》获第八届全国美展大奖。作品还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版协主办的第六、八、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版画展以及中国版画精品邀请展,第五届“三版”展,新人新作展。版画《高天厚土》获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铜奖。版画《热土》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铜奖。版画《北方·大地的乐章》获十届美展优秀作品奖。
  令人欣喜的是,陈玉平虽已不惑之年,仍精力不减当年,仍在不断的进行艺术实践,是屈指可数的多产大户,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一级美术师;陈玉平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版画会副会长、秘书长,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