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源于传统超越传统

作者:廖静文




  1991年为举办徐悲鸿画展,我来到哈尔滨。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度过了难以忘怀的许多日子。哈尔滨人民对悲鸿作品的热情赞颂,令我感动。也是那一次,我认识了贾平西先生,并应邀去他那简朴的家,观赏他的作品。贾平西为人朴实、直率,言谈中透着一个艺术家的真诚气质。尤其令我感受强烈的,是他的作品中那种扑面而来的新鲜之感,使我惊喜不已。他的作品以完全不同于众的面貌出现,不仅手法新颖、构思奇巧,而且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用最精练的艺术语言,抒写生活中蕴藏着的美的情趣,生动感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艺术应该是富有魅力、以情感人的,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应能沟通观众的感情、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贾平西的画正是这样,流露着真切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十分含蓄的,又可让观众细细品味。其艺术手法有些像我国古代的诗歌,语言精练、格调高雅而又意味无穷、发人深省。他的作品中蕴涵的情不仅是含蓄的,又是丰富的。其中,有对人生的思索、对生活的讴歌、对乡土的爱恋、对未来的向往,以及离愁别绪等等,如《秋思》、《春梦》、《朝阳》、《萧索》、《山珍珠》、《逍逝》、《小院篱影扫不尽》、《伴愁窗外春心事》、《看清世路觉山平》、《我家家雀落我家》、《此去何处》、《困而生之》、《残红》等。这些作品没有概念的语言,而以拨动人们心弦的笔触写生,饶有诗意。《困而生之》中小蝌蚪的顽强挣扎、《看清世路觉山平》中山鸡的思索和踟蹰、《此去何处》中的群雀翘首远方的瞭望、《萧索》中双鹤依恋和凄清等等,都以细腻的构思,用精练的笔墨写出,引起观众对人生的联想,深刻感人。
  艺术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是大家的共识。因此,中国画在现代如何创新,成为我国画坛当前的热点,许多有志之士都在努力探索,贾平西是获得成就的起步者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现代感,又不脱离现实;既有笔墨韵味,又不落古人窠臼;既能涤琐除繁,又有画面的优美和充实;简练而无单薄之感;概括更具雄浑之姿。贾平西能取得这些成就,我以为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深厚的造型功力。贾平西原以工笔画见长,从他的作品《九秋》中,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功,造型优美、笔墨精到而又能大胆取舍。他很重视作品的艺术构思、明暗比率、大形大关系的准确、细部的描写及层次分明的空间感等。如果贾平西没有造型的严格基本功训练,他就不可能推陈出新。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国画创新上需要特别注意的课题。悲鸿生前总结他教学的经验,认为学生们只有在准确地掌握了描写物象的造型能力,走出学校以后,才能自觅方向发展。贾平西于195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1964年毕业。大学多年勤奋的学习,奠定了他创作的基础。
  其次,贾平西能取得今日的成就,是由于他的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通过对生活深入而独到的观察,去粗取精,着力描写其动情之处,画面无处不含情,使作品不流于空泛。他画鸟兽讲究身段与感情,画花草也讲究身段和抒情。其实,世间万物皆有情,贾平西正是以巧妙的艺术构思,着重于画出生活中的万物之情。因此,他的作品概括、提炼了的笔墨,十分注意细部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以营造动人心弦的意境和艺术效果。如《逍逝》中斑驳的树干和漂在水面上的落叶、《春梦》中飞翔于树上的蝴蝶、《困而生之》中泥泞的沼泽和水面花、《山高水长》中诉说着岁月的苔痕、《秋思》中那些带着秋天的思念的高粱茬子和零落的蒲公英、《萧索》中双鹤互相依伴的身影和脉脉含情的微妙动态,都是引人入胜的。
  贾平西的中国画与传统的中国画有着截然不同的崭新面貌,但是传统的笔墨韵味仍渗入他的创作中。例如他那十分遒劲的铁线描,那些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以及中国写意画的大概括、大墨块、大笔触和着重意境的追求等,使他的画仍然有着中国画的特色,但又完全脱离了传统中国画的桎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贾平西是在前人的艺术滋养下推陈出新的,而不是在否定一切的废墟上,营造他的大厦。
  贾平西的画富有诗情,很像抒情的诗篇。他的独特感受和观察,不仅来自生活,也缘于他的文学修养。一个画家必须比常人更多地读书,特别是读文学作品,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悲鸿曾说:“画匠和画家的区别主要在于读书的多少。”贾平西作品中那种诗的意境,正是博学多思的硕果,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使人缱绻难忘。
  综观贾平西的中国画,以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美术界众多的赞扬。他以开拓者的勇气和信心,不去重复别人走过的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家思想我家画。”完全与众不同,这正是贾平西的可贵之处。更为可贵的是,他的画不以怪诞取胜,而是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传统、超越传统的艺术成就,获得了人们的激赏。
  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正呼啸着向更广阔的世界流去。我十分欣喜地看到,贾平西以盛年的精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艺术才华,在这波涛滚滚的巨流中,勇敢地驾驶着他的生命之舟,大胆追求他的目标,满怀激情地扬帆前进。我祝愿他获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为徐悲鸿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