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东风初踏北爱路
作者:唐世和
一、以官方承办,张扬群体优势
此次版画巡展所坚持的原则是以官方名义承办,全面展示黑龙江版画的整体实力。在英国正式发来邀请函之后,徐焕昌先生便认真组织省美协、美术馆各部门在全省征集作品,并组成专家评委会评选,从近百件作品中精选出51件参加巡展。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木版、铜版、丝网平版等各大版种的版画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由原来的以表现北大荒垦荒建设为主要题材,拓展到反映大工业、大农业、大森林及高科技等领域;在艺术风格上,除很好地保留了传统黑龙江版画粗犷、豪放、厚重、色彩绚丽的特点外,又在观念创新、形式多样和个性张扬上都展示了开放的活力,表现了黑龙江独特的地域风貌,深刻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全面地展示了黑龙江版画鲜明的艺术面貌。因此,当巡展作品运抵英国后,便立即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媒体的关注和群众的欢迎。
在预展幕式上,北爱首府贝尔法斯特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幽默地称此次巡展是“中国人的脚第一次踏上了英国的贝尔法斯特”。开幕式还大量发行了彩色图录,当天的英国BBC电台与北爱各报纸、电视等对开幕式给予热情报道,贝尔法斯特电讯报以“东方来风”为题,大版面介绍了黑龙江版画。
展出期间观众络绎不绝,我们看到了英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也让英国人感受到了黑龙江版画的群体优势。
二、宣传特色文化,树立品牌形象
代表团赴英前作好了学术讲演和技术表演的充分准备(包括光盘、幻灯等资料),当他们刚刚参加完伦敦德里的展出仪式,就在华人协会副会长李宁先生和华人协会财务长李莉莉女士的陪同下,来到报告厅先后进行了三场学术报告和一场技术表演。
徐焕昌先生以《黑龙江版画形成与发展概况》为题,着重讲述了黑龙江老、中、青三代版画家的成长历程、代表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并播放了100多幅版画作品幻灯片,展示黑龙江版画历史与当代的整体面貌。
第一代黑龙江版画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晁楣、张作良、杜鸿年、张祯麒、张路等先生为代表的版画家,创作了一批反映北大荒垦荒建设的油印套色木刻,其代表作品有晁楣的《第一道脚印》、《北方九月》,张作良的《排障》、《冰上行》,张祯麒的《黎明》、《雪夜》,杜鸿年的《山林之歌》、《春的喧闹》,张路的《见缝插针》、《雨后》等等,当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反响和媒体的关注,黑龙江版画(当时称“北大荒版画”)诞生了。第二代黑龙江版画,也称“知青版画”,作者中的大多数人是美术爱好者,老版画家郝伯义先生组织他们集体创作,在练技术中学创作,主要表现形式由油印套色转向水印套色,在风格上开始由厚重转向淡雅,表现了黑龙江地域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第二代黑龙江版画于20世纪70年代初诞生。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有张朝阳的《晨妆》、《歌与梦》,周胜华的《霜降》、《秋水》,陈玉平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第三代版画家大多是老北大荒人的子女,在老北大荒版画的影响和熏陶下,特别是经过了专业训练,在接受了当代新观念以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种多样化的面貌。主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有于承佑的《小屯之夜》、《萦》,张洪驯的《绿色风景》、《金风拂秋》,蒙西平的《冬情》,郑子江的《余韵》、《秋的狂想》,陈龙的《秋的延续》、《秋的苏生》等等。在全国大展中连连获奖,随即第三代黑龙江版画诞生。目前形成了以省版画院为龙头,以大庆、阿城、鸡西、大兴安岭、雁窝岛等地为主的版画创作队伍,成为全国版画强省之一。
马顺强主席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黑龙江文化》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说。他从黑龙江音乐、美术、生态摄影讲到黑龙江的戏剧和民间文艺,最后,他又从五个方面着重讲述了黑龙江的冰雪山水画。
1、“冰雪山水画”是黑龙江画家于志学先生的独创,它填补了中国画冰雪山水的空白,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的品种。马顺强主席运用哲学的观点阐述了黑龙江冰雪山水画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得出了“冰雪山水画是黑龙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必然产物”的结论。
2、冰雪山水画能够开宗立派,必然有“自己选择的本质规定性”,对此,马顺强主席依据冰雪山水画形成、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了深刻论述。第一,冰雪画派有以于志学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一大批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冰雪山水画的创作骨干,纵向有老、中、青三代冰雪画家,创作了大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冰雪山水画作品,在全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展览,出版过多部画集,中央电视台及多家媒体都给予过专题报道,国内外收藏机构强烈关注,并大量收藏。同时,在安徽黄山,山东曲阜,黑龙江哈尔滨等地建有专业美术馆。第二,冰雪画派坚持爱国主义;在创作方法上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在审美理念上主张“冷逸之美”,追求净化、陶冶的致高美学境界;在学术风貌上主张正大气象,提倡画冰雪山水,冰雪人物和冰雪花鸟。第三,黑龙江有大小兴安、白山黑水和冰天雪地的神奇世界作为冰雪山水画创作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而构筑了自己的画风与魂魄。
3、马顺强主席从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描述了冰雪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他着重指出:冰雪山水画“是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发展的中国画”;“是以冰雪为素材,表现地方特色的中国画”;“是技法、语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中国画”。从美术史和美术史论角度深刻论述了“冰雪画派的艺术贡献”。第一,“创造了冰雪山水画的样式”。传统中国画是以工笔和写意、重彩和淡彩,或以构图和造型等来区别样式,而没有以调和剂来区别样式的,于志学先生发现用矾水作调和剂表现冰雪有独特魅力,因此以矾水为调和剂区别自然水为调和剂而创造的冰雪山水画的样式,在中国和世界画坛中独树一帜。第二“拓展了中国山水画体系”。中国画论中,山水画有南北两大体系,也称“南北宗说”。两大派系不包括东北,黑龙江冰雪世界也无人表现。冰雪山水画的出现,构成了地域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冰雪山水画为中国画论增添了新的体系,使中国山水画更加绚烂多姿。第三、“拓展了冰雪山水画表现空间”。冰雪山水画由原来的表现北方自然环境,到表现冰雪人物,冰雪花鸟,再到南极,北极和中极珠峰的“三极绘画”,极大地拓展了表现空间。于志学先生又在研究表现南方雪景,黄山雾凇,以佐证中国画的无所不能。第四,“建树了冰雪山水画理论体系构架”。于志学先生在重视艺术实践的同时,更注重理论研究,为开拓冰雪画派的生存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