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神秘、悠远、空灵、飘逸的朦胧山水
作者:潘光午
经过十几年不断地探索,吕绍福继承了楚国先民们创造的神秘、浪漫的楚文化精髓,开宗立派地创立了具有现代形式语言的朦胧山水画。营造出一种浪漫、空灵、缥缈的境界,充满东方审美理想,对当代充满生气和活力的时代艺术形式语言具有开拓性和首创性。超越了古典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吕绍福现为湖北省美术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走上艺术之路和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不断追求不断选择的结果。回首几十年的沧桑人生,令吕绍福无限感慨!值得欣慰的是他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无悔的青春和热情。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吕绍福所开创的现代朦胧山水画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秩序及抽象美之间恰到好处的把握。他缓慢地、认真地、耐心地烘染每幅作品、每张画都没有既定的模式,然而对画面效果的把握却有既定的标准。通过不断地烘染去追寻心中的美,追寻理想境界的画面效果。画到何种程度完全凭画家直观审美把握。这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娴熟的专业技艺,两者缺一不可。他开创的这种全新的山水画图式,是追寻一种冥冥之中的梦境和一种虚无缥缈的美,追寻一种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显露出画家一丝莫名的无奈和孤寂。没有较高的审美品位无法把握这种捉摸不定的美。每一张画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可能相同和重复,这些神秘不可知的美,强烈地吸引着吕绍福不知疲倦地去追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让自己的思绪倘佯在神秘、悠远和飘逸的美的境界之中,在寻觅的过程中使心灵得到满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千年的中国画,在西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曾经被人断定为“穷途末路”,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中国画画家们也曾迷茫和失落。为了冲出困境,为了改变传统中国画视觉冲击力较弱的缺陷,借鉴西画和现代设计的理念,画家们不断强调画面的视觉效果,增加画面对比度和视觉冲击力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山水画的前景展露出一线希望。在这种大的氛围之中,顺应潮流是众多山水画家的选择。然而吕绍福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断地减弱画面的对比度、减弱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做出这种艺术方向的选择,并非易事,需要胆识。更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如果选择失误,对画家来说将是一个悲剧。这是一场能力、眼光智慧的竞技。勤奋耕耘一生的画家无数,但最终能独树一帜,画出自己面貌的却很少。对于画家来说这似乎显得有些悲壮。吕绍福成功地选择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他所开创的现代朦胧派山水画超越客观自然的外在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高品位的图式,具有开宗立派的意义,超越了古典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扩展了山水画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其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个传统山水画大师,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吕绍福在社会心态普遍浮躁的氛围中,以虚静的胸怀领悟宇宙、自然的无限,潜心探寻朦胧山水画,执着的精神令人敬佩!现在他所开创的朦胧山水画已经得到美术界和社会的认同和好评。仅就这一点,我们对吕绍福朦胧山水画的研究,对他的艺术道路的研究都是一件很有价值和很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我们对吕绍福的评价不要仅仅停留在作品技法上,停留在烟雨朦胧、虚无缥缈的画面意境的描写上,而是要立足更高的视角来评价吕绍福的朦胧山水画。他在创立新的山水画表现规范上取得的成就,也有助于当代画家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艺术道路。
作为民族精神的中国山水画艺术,其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吕绍福的画没有人认为是水彩画或其它什么画,而认定是“山水画”,这是他在形式语言上力图对传统山水画进行辩证的承接和反叛的同时,把传统审美心理和新的形式语言恰到好处地交会在一起,从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这种度的把握是画家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的体现,是画家心灵下意识的流露,画家自己也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只能从画家的作品中去感悟、品味。
山水画的高境界,不在于大自然中山川之美的再现,而在于能掀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吕绍祸的朦胧山水把“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用他所理解的图式表现出来,掀起了读者心灵的共鸣,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也是他的成功之处。
吕绍福给纷繁的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找到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虚拟的理想境界,满足了现代人高品位的审美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质量及生活品位,也为现代人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家园。
作为一个画家,就像是一个运动员在进行一场超级马拉松长跑一样,一生都在不停地追求,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期待吕绍福画出更多高层次和高格调的作品。实现他独特的审美理想。把他所开创的朦胧山水画推向新的境界。
(作者为湖北省美术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