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自然的启示
作者:刘晓萌
写意花鸟画是随着宋朝文人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人文情怀的“得意忘形”论是写意花鸟画的重要特征,也是一些画家从追求形似、以形似造意境的情节描绘观念进而到追求神似造意象的个性表现观念的转变。那么,写意花鸟画的写生就不是为收集创作素材对自然物的具体形象和色彩的模仿,也不是所谓“画花花带笑,画鸟鸟如生”的再现自然美,而是表现神似的意象形态,通常经
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再到感性表现三个阶段来完成。
一、对自然物的感性认识
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已知的和未知的花卉、植物、鸟类,需要我们去体验探求,在选择其中某一物作为写生对象时,往往是被此物象所吸引,对它产生特别的喜爱和感受,从而激发用绘画形式表现的热情。也可说只有欣赏它才能动之以情,表之以理。欣赏是感性的,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视觉感受引起的,对物象形、色等外在的自然美的欣赏。二是心灵感受引起的,由自然物象的视觉感受结合社会生活、思想情感等社会的、个人的因素而产生的某种共鸣,再去观照自然物象而引发的欣赏。这两种形式会相应出现两种绘画表现方式,第一种是着重刻画形色等表现自然美,第二种是“借物抒情”、“忘形存意"求神似,这也正是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式。以牡丹示富贵,以兰竹示君子,这种根据自然物本身的特点赋予其象征的概念,为“借物抒情”的写意表现方法提供了人性化的依据。
二、对自然物的理性分析
欣赏自然被自然生物所感动之后,做到胸有成竹后再用笔墨才能收放自如、相得益彰的表情达意。画家的成竹在胸必然要经过对自然物象做仔细的观察、研究,中国绘画的透视方法散点透视为中国画家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山水画论中已有论述,提出“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法,又有“阔远”、“迷远”、“悠远”法,共称“六远”法;现代理论家王伯敏又把它归纳为“七观法”,即“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等。种种这些散点透视的观察方法,不仅适用于山水也适用于对花鸟的观察研究,它不受某一固定地点和一定视域限制,可从多种角度去观察、体会、选择,融会于胸中的景象自然也是气象万千,为写意创造了条件,画家可提取精华自由组合最合意的景物以造神韵。随着西方绘画方法传入中国,在对物象的形色做具体研究中,中国画家又多了一种体察方法与中国绘画的体察方法相互渗透,根据需要运用到观察、研究及表现当中。对于自然生物“形”的研究,西画研究的是形体,即立体的块面结构是物象本身的三维关系,是自然物表象的真实。中国画研究的是形状,即组织结构,并通过形进一步研究自然物的情态体会人与物的情感交融,透过表象去发现自然物的本真。中国画家在自然物的色彩观察研究中也是融会中西的,中国画研究的是色彩的自然物质属性,以观察四季自然万象的变化,并根据世界万物的根源是阴阳之化,形成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红、黄、青、白、黑,而西画研究的是色彩的物理属性,即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和空间色,丰富了中国画家的色彩认知,扩大了色彩表现领域。
三、对自然物的感性表现
写意花鸟画所表现的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色、情景转化为胸中逸气,并运用不求形似求神韵的、抽象的、言简意骇的笔墨形式抒发情怀,则喜怒哀乐胸襟品格集结于笔墨之中发于笔端。中国画家在用笔用墨的实践中是有血有肉富有生机的。用笔以写为基础并分为四势,筋、肉、骨、气。笔迹有绝而不断之势叫做筋,笔画墨迹充实丰润叫做肉,用笔刚正富有生命力叫做骨,笔笔自然通畅叫做气,
这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用笔给自然物以人性化的表现。在用色上画家根据面对自然物产生的情愫,选择与主观意念相适应的色彩,而不是像西画那样根据自然物象的物理现象用色。中国画用色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水墨,完全以墨当色,墨色的干湿浓淡清可造出画面变幻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独立的审美体系。二为彩墨,墨色于其他色彩调配组合,相互衬托。三为完全不用墨的色彩表现。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美术馆收藏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