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文化镜像与电视选秀

作者:王文捷




  如果说文艺作品包含对世界万物进行标注的逼真性文化表现,那么,把文化表征看作是一种艺术“本质的复制”过程,看作是以某种“复象”来准确映射人们的感性世界并非没有道理。①在反映论的某种表象方法支持下,当代大众化的各类影像文本所建构的“作品”,同样被认定为是在不断为世界提供“真实形象”的形式。这种“真实形象”以纯信息性方法,一方面彰显着关乎题材普遍化的各种事实途径,另一方面即呈现出“自然的镜子”式的某种纪实客观性。②我们由此看到,作为当前繁复的影像文本中的重要一种,各类电视选秀风起云涌不断冲击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正在以文化镜像方式表征着现实情态与时代心迹的种种意义。
  
  一、文化镜像:社会景观的复现
  
  社会文化镜像意义的出现与镜子的实体意义有密切的关联。在传统文化中,镜子是人们根据物质表面光洁度利用光线规律而制成的映容物。这种“道具”自一产生,就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并在人类物质、制度与精神等文化层面映射出各种丰富的内容。③在镜子意义的发展过程中,原本作为器物之镜照容之用的实际意义,逐渐广泛地生发并隐喻对社会文化现象内核的映射与烛照。人们把渗透思想的文化幻象与真正的社会现实建立起一种镜喻关系。而这种意义关系,又逐步成为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中支配人们感知行为的重要方式。由于社会镜像映照的文化几乎涵盖了古今历史与现实的所有领域,文化镜像与各种文化生态的内容形式不断积极互动,并真正渗透到人类情感、思想信仰、宗教追求、文学创作等诸多样态中,故而,镜像所“用”的文化蕴含已展现出丰富而强大的张力。
  镜像作为能动作用显赫的文化母题,它在体系发达的社会中植根于广阔丰厚的生活土壤。因此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说,镜像意义作为人与社会的对应感知更是一种建构和发展。在某一时代社会文化构成的途径中,镜像意义的表征形式必然进入事物的建构过程本身,其“构造”的社会问题与历史事件也必然基于对世界的直观反映。④换而言之,那些民族文化的普遍体认,社会心理的明确感怀,思想踪迹的细致寻觅,都可以通过文化镜像方式得到清晰追溯与确证回馈。这种情形实际上说明,无论社会主流精英还是边缘平民,也不论他们的心理欲求是否具有进步性和创新性,只要他们清晰的理喻与识见对社会生活过程有着交流与融合,他们的活动就能通过“镜像”方式得到文化的映射。
  在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各类文本所成就的镜像里,如果说古代诗词基本形成以抒发情绪为主的情感镜像,散文形成以政治教化为主导的道德镜像,那么以《西游记》《红楼梦》为代表的庞大数量的小说,则在光怪陆离中纷呈出儒道释观念下人生与社会种种世象玄理。而在20世纪新文学里,鲁迅、沈从文等作品之“镜”透出当时中国社会人生的存在状态,李颉人、艾芜、沙汀等大批作家则建构了色彩独特的地域镜像。其后,那些直接连结现实的革命文学、样板戏、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等,也无不是对历史灾难的直接映射,无不是文化清算乃至民族救赎态势的景象记忆。⑤随着当代文化的多元发展,语言的图像化转向、艺术的“泛审美化”过程大大进展,各种日常生活环境、器物乃至人类美化装饰都纳入了表象反映论的途径,图像语言更加如同镜子照容那样直接反映社会某种“真实”,从而在一个拓展的完全虚幻的形象世界中,图像(影像)形式通过特有的形象连结信码直接指涉到现实存在的意义。⑥如果说张艺谋、陈凯歌等人的电影曾经满足西方人旧有的东方镜像,那么,新世纪之交诸如流行的各种快餐化的电视肥皂剧、好莱坞大片与日韩剧舶来品、本土化的电视选秀等娱乐性文本,更在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平民化的传播方式,充实并补足了大众潜在的对当代中国各种自由开明的文化心理预期。作为当代社会生动典型化的场景,这些特定影像空间正是纵横交错多维目光穿透的深广社会事实。因而,把当代中国文化语境比作笼罩着雾中风景的“镜城”是有道理的。⑦这些镜城风景在特种文化与话语意欲的操作实践下,依照一定的游戏规则,为各式“观众”视域提供着浮华的文化姿态与文化表演。
  人们注意到,文化镜像正以“原画复现”的方式提示着生活与现实的脉络。⑧由于大众自我的心理需要和物我认知的原动力作用,后现代人们可以通过世俗化镜像观照到自身某种本真状态。这些文化影像所提供的“能指盛宴”,的确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完整的当代文化地形图。而这类社会图景与当代思想发展进程状况大致保持一致,并能通过某些特殊方式反映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思想问题。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色彩绚丽线条清晰的文化表象设置的生动镜域,在大众文化形式覆盖下成就了种种自然而又迷幻的影像景观。这种幻象景观与生活事实“原本”似乎存在着互文意义,真实生活的镜像表现与影视化的“真实”生活已难分辨。在大众时代的宽泛文化语境中,作为平民主义范式的集中表意,电视镜像的这一体验存在和意义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大众普遍题材与日常生活的电视实用化镜像建构,视像与受众彼此的情感移入和共谋感觉已成为明确的事实。⑨
  
  二、电视选秀:平民社会的表情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选秀”、“快乐男声”等当前大量出现的平民境遇的电视选秀中,作为一种纪实性表征运作的影像范式、题材、价值观形态,包括其中各种人为制造“情景”的实在情感与真切意义,都有必要同当代中国急速而广泛的社会变化与行为观念联系起来,甚至深入人们各种观看样态中的丰富印记、幻想和欲望,去窥知观众和消费者在这些“审美”实践中所形成和暗含的问题。电视选秀娱情镜像的穿透力量建构出了民众共同的社会记忆,其迷狂放纵的火热气息让人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集体表情,{10}从这种表情镜像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社会文化面容的奇幻与生动。
  平民梦想镜像。电视选秀让偶像从身边普通人中得以选拔而制造出来。这些除去门槛的活动最完整地发挥了大众的普遍参与,在所谓均等的机会里,每个平民都可能实现超级梦想走上偶像巨星之路。这种偶像之路清晰地说明,只要超越凡庸现实与生活困境并一往无前永不放弃,在卑微困沌的人生旅程中充满青春信念奋发图强,人们平凡生活中期待和坚持的梦想与希望就可能实现。同时,电视选秀中个人力量及其成功价值也开始得到强化和肯定。这种个体意义的梦想与价值,创造了社会新的人文精神结构与发展动力,并为人本价值的丰富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源泉。大众着迷的平民偶像形成过程是20年来新中国梦的最佳表征,{11}它的内在意义彻底更新了依附传统集体力量奋斗成功的精神核心。
  英雄情结镜像。浅俗后现代的碎裂文化状态让人们承担着缺少英雄的茫然,人们只好从网络、影像、现实世界中醉心于打造娱乐英雄。当超女李宇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2005年的英雄人物榜时,这位冠军“英雄”树立出独特个性态度与反传统创意,挑战规范的中性形象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越了她的歌声。{12}而无独有偶,2006年尚雯婕等超女同样作为青春励志的英雄范例,使曾遭“恶俗”评价的超级女声打上了“精英”的文化烙印。而她们动人的英雄气质不过在于,在坎坷奋斗路途上不惮寒微不屈不挠,对社会凡俗趣味、庸常生活与红尘舞蹈惯性的毫不妥协,对心灵精神与生命热情做出执著的坚守。如果说,那些超女好男曲折磨练的“奋斗”之路是普通人生历路的缩影,那么这种精神坚守已勾起奋斗崛起的精英们的英雄情结。故而在这些选秀镜像中,精英们总是期待这些不懈努力的歌者来吟颂他们体验的英雄荣耀。{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