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胡思乱想
作者:张海东
这些年,信息、多媒体以及各种新生事物的飞速发展,似乎把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坐在家里就会知道甚至看到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事情,画画的距离也与西方绘画拉近了许多,随之而来的是受到西方绘画思维观念和表现方法的冲击,各种争论自然少不了。常听人说也经常在各种文章中看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可“世界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如果把“世界的”作为一个标准,全世界的画家都以这个标准去画画,那么画画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精髓。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片土壤,中国既然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根基,自然会有许多精华所在,对此我们不但要继承还应不断地挖掘和拓展,根植于传统文化这片精神土壤,同时不断地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新观念。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既然是好的东西为何不拿来为我所用呢?这样我们所说的“民族的”才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让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焕发出现代的光彩。
画画好像自从形成体系开始就产生了各种流派。记得以前在学校考试就常常会问到某一画家是哪一画派的画家,或某一画派有哪几位代表画家等等……我倒觉得画画最重要的是把画画好。艺术的生命力最关键的是在于创造,在于不断地挖掘新的东西,创造新的艺术语言。一些著名画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本身具有区别于其它画派的个性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它和画家本身的关系似乎并不大,就像“印象派”的产生是当时有人对莫奈的那幅《日出印象》的一句嘲讽。能把自己的想法、个性语言在画面上都表现出来是最重要的,根本不必要刻意去强调自己是什么派。
有时翻看画册,经常能看到许多表现各种观念的画而且搞得轰轰烈烈。画画仅仅是表现一种美的形式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内涵,有段时间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画画。其实画画就是画画,也不一定必须要去表现某种观念才能证明自己的画有内涵。既然搞的是“美术”这一行当。去表现一种美好的东西至少不会错。再说现在画画的环境比较宽松,很少会有人来指责你怎样画对怎样画不对。很多事情不一定都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还是画自己的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时的感觉很充实、很轻松,也就根本不会去想那么许多了。
(作者为黑龙江省画院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