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绚丽而独特的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

作者:易宇丹




  一、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述
  
  1、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文化艺术价值
  朱仙镇木板年画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朱仙镇木板年画继承了汉唐壁画的传统,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很高的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服饰学、美术学、戏曲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长期的农耕时代,以其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信仰、审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至今,仍留存和传递着久远的人类文化记忆和信息。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南约1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末年,岳飞曾率领宋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使朱仙镇名震海内。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老百姓在朱仙镇建了一座很有规模的岳王庙,而今,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庙里。
  朱仙镇木板年画绮丽多姿,丰盛繁多、内涵深厚、历史悠久,充分体现了民间的视觉思维与造型的审美意识。是我国最普遍、最纯朴的民艺,与我国历代装饰艺术密不可分。鲁迅先生生前十分赞赏并收藏了大量的朱仙镇年画。他认为:朱仙镇木板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充分表现了中原人民粗犷淳朴、豪爽奔放、勤劳幽默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观赏朱仙镇木板年画,可以从中看出许多特点与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的某些观念、手法、形态息息相通,常使我们想起现代西方的立体派、表现派、超现实乃至先锋派艺术。由此可见,这些远离自然形态的变形艺术,并非是技巧低劣的表现,而是另一种艺术的理解和审美取向。著名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奇曾说:“艺术史并不是一部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是一部观念不断变化的历史。”因此,朱仙镇木板年画并不因其历史久远而显得观念陈旧,它独有的审美造型在科技时代仍闪耀着眩目的光辉。
  2、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历史发展脉络
  朱仙镇木板年画起源于“门神”。 据《礼记·丧服大计》中记载:“君释菜,礼门神也。”1978年发掘的战国 “曾侯乙墓”的墓室门板上,就有画着守卫之神的形象;东汉蔡邕《独断》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这些都证实了“门神”存在的历史已相当久远。
  到了唐朝, “门神”得以兴起,据《山海经》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常作恶梦,以至夜不成眠。大将秦琼、尉迟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守卫在宫门两侧,使宫中平安无事。李世民心中愉悦,遂命画工将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于宫门之上。“秦琼、尉迟敬德”成为“门神”原型,随后,贴“门神”能镇邪除妖的功能便在民间得以流传。
  “门神”,常在新年时张贴更换,以此祈求家人在新年里,人寿年丰、吉祥如意,因此,老百姓将“门神”称为 “年画”。目前,留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朱仙镇木板年画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从汉代门上的画虎和守神,到魏晋时期门上画鸡为门神,再到隋唐时代的佛经版画,这些都成为日后宋代木版年画的基础。
  北宋以后,风俗题材的绘画的出现,使朱仙镇木板年画更加普及。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都城“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等。那时的开封城,上至宫廷、下至普通百姓,家家户户都张贴“门神”,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
  北宋没落灭亡后,元朝统治者不重视文化艺术,朱仙镇木版年画从此处于低潮而衰落下来。
  到了明代,随着商业的繁盛,朱仙镇木板年画又获得复兴。此时的朱仙镇已经成为木版年画的中心,年画作坊已增至300多家,其作品畅销全国各地,对周边地域产生了深远而广大影响。
  清代康熙以后,社会安定使朱仙镇木板年画进入了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以小说和戏曲为题材的年画。民国时期由于列强入侵,使年画艺术遭到沉重打击。到了上世纪30年代,由于鲁迅先生倡导收集和振兴年画运动,社会各界人士才意识到保护年画这种传统艺术的重要性。
  
   二、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风格特征
  
  1、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题材种类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其题材和塑造的人物,多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戏剧、演义小说及人们所喜爱、敬仰的英雄豪杰。所表现的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信仰一脉相承, 多是祝愿、祈福、自勉、教化、福寿喜庆等题材。
  题材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祗画,如中堂、条屏、灶神、对联、佛爷、仓画、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门神类占得比例大。那些门神画中的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如步下鞭、马上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二十多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儿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解放后,艺人们还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年画,如“夫妻识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年画作品。
  2、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朱仙镇木板年画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它取材于现实,又不拘泥于现实。经过历代艺人的改进创作逐渐形成了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的独有特征。
  (1)构图饱满紧凑、匀称巧妙,吸收了汉唐壁画、绘画、木雕、砖雕等各种构图手法。
  (2)线条简练流畅、阴阳对比强烈。人物的衣纹简洁,具有中原纯朴、厚实、健壮、豪放之风格。
  (3)造型夸张概括、主次分明,其人物一般“头大身小” 、“人大马矮”,装饰性强。
  (4)色彩艳丽强烈、用色精炼,热情奔放,注重用色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制作采用古老的木版刻镂、水印套色相结合的印刷技法。生产分绘画、雕刻、印刷、装裱等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极为精细准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彩色印刷术。
  1、雕刻工具与工艺
  (1)工具:刻刀、文章锉、巩锉、刮刀、铲刀、敲锤等。
  (2)刻版工序:分为雕刻线版和色版两类。材料选用2寸半厚的上等梨木板,用植物油涂于木板表面三到四遍,自然凉干后,用沸水冲洗。然后用刮刀刮去木板表面浮油,将黑线画稿贴在梨木板上,运用“伐”、“跟”、“支”、“挑”等刀法刻线,要求线条上宽下窄,刚劲流畅,一气呵成。年画色版,称“副版”,将刻好的线版,设色分块,一色一块,刻工依线版分色刻制。中台、二毛等需刻色版5-6块,大毛等需刻色版7-8块。
  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要保持传统线描的笔锋和力度,又要体现木版年画之木味,雕版本身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
  2、配色调制
  朱仙镇木板年画采用自制的矿物、植物颜料,用松烟、广丹、槐米、铜绿、葵子、金箔等材料制作,采用炒、熬、滤等多道制色工艺精心炼制。在绿、紫色中加入白矾和石灰,绿、紫色进行发酵,使色彩沉稳耐看、有韵味。印制的年画,色彩浓重、不虫蛀、不脱色、不跑色、适宜装裱,久存如新。
  印制时还在色中加入残剩茶叶水,晾画后,使年画互不粘连。民国后,色料逐步采用化工染料代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