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从塞尚到吴冠中

作者:蔡晓骝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只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深刻的感情。我们对艺术作品的反映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以往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对人物或事件的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以往模仿的艺术只具有形式的潜在因素,因为它表现的只是事物的原型,不构成形式的直观。而一个成功的艺术家的能力却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他指出所谓的“形式结构”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一种综合的情感表达意味。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他曾说过:“我们不以严格的逼真为满足……一个画家根据个人的视觉所作的变形给自然的描绘以一种新的意趣;作为一个画家所展示出的是用语言无法描绘的东西,他将现实变换为纯粹的绘画语言,这就是说,他的绘画已不同于自然的真实了。”塞尚还强调过:“绘画止于绘画。画家作画,至于它是一只苹果还是一张脸,对于画家那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线与色的演出,别无其他的。”
  从塞尚的言语中,我们发现他的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
  在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这种“形式结构”,他曾说:“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但扎根于中国的土地,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吴冠中仍然摆脱不掉中国的审美情结,他又说:“ 但对绘画,我个人绝对不满足于纯形式的视觉舒适感,我更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美之中,必须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就是我数十年来耕耘的对象,就是我工作中的大甘大苦。”他孜孜以求中西融合的绘画理念,既有西方现代派形式规律,又有中国绘画的意境。以下对塞尚与吴冠中绘画中的“形式结构”形式语言试作分析。
  
  一、线的飘逸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作画常以黑色的线勾画物体的轮廊,甚至要将空气、河水、云雾等,都勾画出轮廓来。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不仅是主要的造型手段,而且线也是表现某种特殊情感的载体。如何达到用线的中西融合,吴冠中保持了线的流畅,醉心于线条与块面的整体造型功能。这一点与塞尚强调绘画中物象的明晰性与坚实感有相通之处,即注重绘画的造型性。吴冠中在创作中更多的将线条运用于油画作品中,他的线极具中国画笔法的灵动和笔触的优柔,毫无做作、僵硬,而是将东方的线条与西方块面表现为主的艺术形式进行完满融合,体现了吴冠中独特的油画风格及全新的审美境界。在造型中,塞尚保持了传统透视的近大远小,却在清晰度上又把景物拉到一个平面上来,有时打破固定的视平线,而靠形体的叠合关系和色彩的进退来显示空间。而吴冠中在造型中也不依赖明暗的效果来表现立体感,整个构图处理中也不受透视的约束,在形象刻画中突出线的效果,通过渲染远近虚实,依靠大小块面的组合和线的疏密来构成画面的空间和深远感。如《扎什伦布寺》,树、房屋、寺院围墙用线进行勾勒,极具中国山水画的气韵灵动。整个画面造型明确,用笔潇洒轻松,意境处理大胆。
  
  二、块面的强化
  
  油画造型最基本的手段是块面构成。塞尚在创作中排除繁琐的细节描绘,而着力于对物象的简化、概括的处理。他曾说: “要用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来表现自然。”他的作品中,景物描绘都很简约,而且富于几何意味。重新加强形式构成,并着力简化,狠抓基本形,不断明确肯定,而且几何化的倾向极为明确。吴冠中的探索性油画不仅没有忽视块面的造型手段,反而最大限度地使用块面。用大的块面,富于主观情感地表现对象,达到画理与情理的结合,表现与再现的和谐。吴冠中的油画既可视作坚强有力的一些块面的组合,又可视为灵动飘逸的一些线条在画面上的切割与划分。线及面的形式美感表现得十分鲜明。由于是大块面的形式组合,这种大块面组合的特点是对中国画平涂手法的借鉴与改造,又可在西方现代派某些作品中见出端倪。如塞尚的后印象派对古典主义及印象派的扬弃等,似乎都对吴冠中的大块面造型产生影响。如《忆故乡》,大块的白色与灰色相互穿插,白色的墙,灰色的屋顶,块面的塑造铿锵有力,其中点缀着黑色的乌篷船,几乎用大面积蓝灰色平涂手法统一画面,充满朦胧诗意的江南水乡映入眼帘,是画意!是诗境!是乡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平光的运用、色彩的拓展
  
  在西方的油画家中,一般很注重“光”的表现,但塞尚抛弃了印象派过于从自然中汲取那流动不息的光色之波和生动鲜活的气息,以及过于偏爱捕捉变幻微妙的感觉,弄得画面杂乱无章,以至舍弃形的实在。他说:“我那时与印象派人接触的时候,我明白我必须重新变成世界的一个学生……不去模仿毕沙罗和莫奈,像我在卢浮尔美术馆对着那些大师们一样。我试图画自己的作品,真诚、本色、与我的能力和视像相符的作品。”塞尚油画风景中颜色种类不多,但每一种色都有着丰富的色阶变化,他以朴实有序的笔触,表现出物象的细微色差 ,用色彩塑造饱满坚固的景物肖像,铿锵有力。
  吴冠中在油画中也极少表现直接的阳光及固定的投影,几乎是在平光下作画。他追求薄薄的云彩遮住太阳时的明亮和柔和,追求阴天的和谐与沉静。 他的油画风景吸取传统山水画的特点,采用平光,强调黑白,追求单纯和简练,这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吴冠中说:“我个人并不喜爱缺乏意境的形式,也不认为形式就是归宿。”采用平光下的色彩,抛弃了印象派对光色瞬间的追求,唤起的是主观心理感受,而不是对外部视觉经验的模仿。这正符合反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视觉至上的原则,并转身走向了主观化的使用色彩,以传达画家情感的鲜明个性化的道路。吴冠中说:“很长时期,西方美术的色彩任务只是模拟对象,没有意识到色彩游离其附着体时,便是喜欢独自活动的因子。在色彩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印象派发现了色彩因子的活动性,但将黑与白又排斥在色彩之外。中国绘画尊奉黑与白,运用色彩时将彩色与黑白作同一机体看待。黑与白终于被马蒂斯、毕加索及勃拉克等西方现代画家接受了,他们开拓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宇宙。色彩中引进黑与白后,效果为之改观。”吴冠中的油画,尽管用色及造型源于西方现代派,但却给人更中国化的美学思维,他牢牢掌握了西方现代绘画中黑白灰之间的整体组织关系。在吴冠中油画风景中,黑白与色彩虽同居,但充满着和谐与呼应,这是因为他在汲取西洋的色彩之所长时,深入接触到黑白与色彩之间的有机体结构问题。他在色彩中融入了中国的墨色,用墨色统领画面。如《雨后山涧》,用浓重的黑点出山石,用纯白颜料或留出的白底来暗示瀑布,用轻灵透气的灰色表现云烟空濛的远山,这样的笔情墨韵难道不是中国化的审美意识体现吗?
  综上所述,在吴冠中作品中将西方现代派的“形式结构”和中国绘画的意境进行巧妙融合。他在油画中采用中国画的一些手法,用油画的笔墨和写意的手法着力创造绘画意境。他的油画风景体现了中国传统写意原则的延伸和再创造。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思维习惯,在当下的语境中能否汲取中西之所长,剔除中西之所短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量的。通过吴冠中绘画的积极实践,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