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消费时代雅俗文艺的合流
作者:肖 南
一、雅俗合流的主要景观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文化市场被文化自身的行当和“无形之手”划分得像个万花筒。从整体上看,似乎雅文艺和俗文艺的色彩迥然不同,然而泾渭分明仍然有合流之时,在市场的巨大作用力下,在消费需求的牵引中,雅俗文艺的合流主要表现为趋同性。
其一,从表现内容上,二者都更贴近时代和生活,更加贴近观众,迎合受众口味。除了浪漫题材,写实文艺大行其道。雅文艺迎合时代的要求,在创作上,放下所谓“纯艺术”或者现代、后现代艺术的架子,关注当下社会生活,针对广大受众的审美趣味和要求,广泛涉猎现实生活,追求畅销的文艺。俗文艺本身走的是大众的路子,在新世纪更是大展身手,柴米油盐、事业家庭、言情警匪、宦海商战、反腐倡廉、探险侦破、谍海风云、青春励志、搞笑喜剧、武侠奇幻,诸如此类无所不用其极,紧紧抓住现实题材和受众需求始终是俗文艺紧紧占领大众市场的法宝。
其二,从表现形式看,也以“眼球经济”的面目“抓人”,更贴近受众,从而吸引更多受众。雅文艺则是转换观念,开放殿堂,走出殿堂,常常采取互动的方式,雅文学则注重调适与影视、传媒、互联网的对接,主动占领市场,争取受众和效益的最大化。俗文艺则本身处于庙堂之外、江湖之中,占着基层的广阔疆域,天生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关注热点、亮点、焦点,发挥炒作、煽情之长,咬定“通俗”、“流行”、“畅销”、“票房”等不放松。
其三,好比一些演员表演上追求亦正亦邪一样,一些文艺家亦雅亦俗,亦正亦奇。有的文艺家搁置了“大制作”、“大手笔”的宏达叙事,转而书写地域文化、风俗人情,雅俗兼备;有的出走传统艺术阵地,涉猎影视文艺;有的既有书写国是民生的严肃,也有传递百姓嬉笑怒骂的通俗。其中一些文艺家力图打破雅俗界限,雅中见俗,俗中见雅,可见雅俗共赏追求的端倪。
其四,从载体来看,各类文艺种类特别是纸质、舞台等传统文艺,均能够“多媒体化”,使任何文艺作品都可能或者以纸质、或者以舞台、或者以影视、或者以网络形式,乃至以兼而有之的形式出现。这种载体的多样化对于雅俗文艺而言显示出载体的同一性,这促进了二者的交汇、碰撞和竞争。
其五,从受众来看,由于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受众文化需求和审美水平日益提高,对雅俗文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雅文艺需要曲高而和“众”,俗文艺需要俗中有雅、有品味,这无形之中拉近而且正在进一步拉近二者的距离,两圆的同向趋近位移,加大了双方的交叉部分。
二、雅而就俗的利益驱动
雅俗共赏本是一种理想的作品状态和欣赏状态,同时也是相当一部分文艺家的艺术追求。而从没有一个历史时期像当今这样,雅与俗的创作对接、雅与俗的观众同席,在利益驱动下成为一个显著的文艺现象,尽管这种现象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雅俗共赏可能还有十万八千里。
传统的雅文艺坚持纯文学、纯艺术的观念,要求有严肃的主题,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张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席卷下,雅文艺的纯文学、纯艺术的观念相对淡化,甚至连其极端代表“先锋性”、“后现代”也先后萎缩,同时向“俗”的方向嬗变,把市场策划营销、观众读者接受放在了突出地位,在保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好看”、“耐看”、“过瘾”、“观赏性”、“娱乐性”成为雅文艺对创作不可或缺的要求。于是,通俗化、“下里巴人”化的雅文艺应运而生。比如,一部分层次较高的文艺家面向广大受众,纷纷转向,出现了历史文艺热、写实文艺热、民俗文化热;出现了新类型的鸳鸯蝴蝶文艺、新鸳鸯蝴蝶派的文艺家,将新时代的言情与成长、家庭、家族、商战、警匪、反腐等结合起来,打造接受亮点;一部分文艺片的生活化、土风化或者喜剧化,增强不同国度、地方的风俗色彩;高雅艺术则汇集了较为人熟易懂的作品,进社区、进校园,甚至下乡演出……这类雅文艺创作的技术含量较高,呈现出“智慧写作”的特点,容易为广大受众接受。但另一方面,其思想性、艺术性却也常常难以掌控,表现出差强人意的面貌,甚至与雅文艺的总体方向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三、俗而求雅的文化包装
近些年来,我国从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热不断升温,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重新认识和定位,民族民间文艺受到重视,政府从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角度,对民族民间文艺进行整理、挖掘、提高。同时新创作的俗文艺作品注入新的社会生活观念,引入新的创作方法和形式,雅俗因素相互融会,使得俗文艺风行市井,深入乡村,同时能够登堂入室,捕获住大好发展时机,产业化发展的势头比较强劲,再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新世纪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俗文艺以较为原生态的形式获得保护、传播和发展。在旅游热和文化市场活跃发展的态势下,很多保存于民间的俗文艺形式鲜亮登场,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俗文艺通过加工、改编、包装,或者“戏说”等方式,扩大其再生产能力。例如,将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本地风俗人情等进行“故事新编”,注入时尚元素,增加时代感、观赏性和娱乐性,并在旅游文化的大旗下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就新创作而言,俗文艺作品也蔚为大观,题材上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时尚感的新“言情”、历史题材的新演义或“戏说”、地方风俗文艺、现实热点文艺的大行其道、武侠玄幻的超拔驰骋等,其创作手段突出表现在文化包装上:注重现代性、观赏性、娱乐性元素的嫁接、组合乃至大拼盘,发挥明星作用(如偶像剧),在吸引受众方面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新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俗文艺以其较为灵活善变的优势,借助影视、网络、动漫等蓬勃发展,利用虚拟技术,影视文艺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以及奇幻画面,舞台美术也是声光电色多姿多彩,动漫则追求逼真神似,营造绚丽意境,或者各类复杂多变的特殊效果。
此外,一大批严肃文艺家涉身通俗文艺创作,或者是使作品通俗化,凭借实力强、层次高,使这类通俗作品登上大雅之堂。雅耶?俗耶?其中一些作品已难分雅俗。好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四、雅俗合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雅文艺降格以求,雅而不高。
从整体来看,文以载道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有所失落,文艺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被淡化,价值迷失,严肃文艺创作质量下滑或者提升不够;不少文艺作品过于迎合市场和观众,创作套路化,创新不够,以形式出新济内涵、价值之穷;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内涵混乱而肤浅;一些作品标榜探索人性,热衷人性的复杂性,无异于搞乱人的头脑;艺术家追名逐利,艺术追求降低,弃守“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艺术品位不高,艺术价值含量大打折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