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巴尔扎克 > 路易·朗贝尔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五 | |
|
|
第二章 当天傍晚辅导神甫的一席话给我的印象深刻,而这可能是我整个童年时代感受最深的一次,只能与《鲁滨孙飘流记》①的读后感相比拟。以后每当忆及这些不可思议的感受时,竟如对词语产生新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获得新的感受一般。言语本无所谓绝对,我们对词语起的作用比它本身的作用更为巨大。词语的力量就在于我们获得并加以汇集的形象。但要研究这一现象就要求长足的进展,这已是题外话了。当晚我不能入睡,便和宿舍里的同伴长谈次日将会结识的特殊人物。邻床的伙伴后来成为军官,目前是位哲理性很强的作家,名为巴尔苏·德·邦荷恩②,当时他肯定没有料到,命运的安排,偶然的因素竟令旺多姆至今还谈及的两个学生同在一班,同坐一席,同居一室。另一位名叫迪福尔③的学生,本书出版时还未涉足议会生活。第三位新近翻译了费希特的书,是巴朗什的译员和朋友。他与我一样,当时已对形而上学问题感兴趣,常就上帝、自身和大自然等问题对我胡言乱语。他当时有志于研究怀疑论,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地位,对路易·朗贝尔的才能矢口否认。而我则刚读完《神童传》一书,反复向他论证蒙卡姆、皮克·德·拉米朗多尔、帕斯卡尔等早慧孩童的现象。④我说他们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异常现象,是路易的先驱。当时,我曾满怀激情地阅读此书。 ①《鲁滨孙飘流记》,英国作家笛福的著名小说,发表于一七一九年。 ②巴尔苏·德·邦荷恩为作者好友,两人确在旺多姆结识。 ③迪福尔(1798—1881)后来曾任部长、副议长,在路易-菲力浦时代小有名气。 ④《神童传》为努加雷的作品,一八一〇年出版,书中称帕斯卡尔于十一岁就写出论文。关于德·拉米朗多尔,书中称他十六岁即通晓二十二种文字。蒙卡姆孩提时即精通拉丁、希腊语,但于七岁时夭折。 原来,我父亲有意让我进综合理工学院,便额外为我聘请了数学教师。休息时间图书馆很安静,学校的课堂学监兼图书管理员便在此地为我授课,他见我从图书馆借书也很少检查书的内容。我想这位老师不是不够灵活就是心不在焉,专门关心重大事务,他听任我在复习时间读闲书,干杂事。双方既已达成默契,我对学无成就并不抱怨,而他对我借书也保持沉默。我的爱好不时更新,学习毫不用功,而是经常习作诗歌,我写诗毫无希望,习作过于冗长,在伙伴中已传为笑谈。有一首关于印加①的史诗开卷处有这么一句: 啊!印加,啊!可怜而不幸的国王。 ①今秘鲁境内的古代印第安王国名,为印第安四大文化发祥地之一。 伙伴们笑话我的习作,给我取了个诗人的诨号。但冷嘲热讽未能教育我悔改。我总在涂鸦,校长也善意地劝告我。他想治愈我的不幸积习和癖好,给我叙述了一篇寓言,描绘一只不幸的小莺羽毛未丰就欲飞翔,结果反而跌落巢中。但我继续阅读,结果成为小班最为疏懒,最不活跃,最爱沉思因而也是受罚最多的学生。我之所以离题自析,也是为了说明路易·朗贝尔来校,我产生种种反思的性质。当时我十二岁。①我感到自己与这孩子性格上有雷同之处,就对他滋生了一种模糊的同情心,我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位共同遐想和沉思的伙伴。我对荣誉感还知之不多,只感到能与斯塔尔夫人誉为不朽的孩子同学甚为荣幸。在我眼里,路易·朗贝尔是个大人物。 ①是年,巴尔扎克本人正十二岁,他于一八〇七年进入旺多姆学校,直至一八一二年才离开。 等待良久,第二天终于来临。进午餐前,我们听到静悄悄的院落里响起校长和新生的脚步,所有的学生立即一齐转过头去,面对教室大门。辅导神甫和我们一样好奇,也很急于见到新生,他没有发出嘘声,制止学生喧闹,要求保持安静,继续上课。于是,我们看到校长手中拉着那位声名卓着的新生。辅导老师离开讲坛,校长庄重而礼貌周全地向他说道:“先生,我给您送来了路易·朗贝尔先生,请您将他放在四年级,明天他就来上课。”他又和辅导老师悄声对话,然后高声问道:“您给他安排的座位呢?”为了安排新生而打乱我们的座位顺序是不公道的。这时只有一张书桌空着,于是他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而我原是班上最后一名报到的。时间还早,本应继续学习,但学生都抬头观察路易·朗贝尔。校长听到我们叽叽喳喳,骚乱动荡,便好心好意地说道:“你们至少得老实点,别打扰了别的班级。”他这么一说,大家便都感到这个人十分可亲。 校长既已发话,我们便能在午餐前早些休息。于是大家都过来围着路易·朗贝尔,而这时校长已同辅导老师一起去院里散步。我们全班约八十个学生,一个个都象秃鹫似地邪恶大胆。我们自己都曾闯过新生关,知道这一关很惨,但对新生却毫不留情,不是嘲弄,就是逼问,或是无礼非难,总之要多方较量,试出新来的学生力气有多大,性格、习惯如何。路易·朗贝尔或是生性好静,或是麻木不仁,对我们的问题竟一概不予理睬。于是,我们中有一个人宣称,他必是毕达哥拉斯①学校出身的,引起哄堂大笑。新生从此荣获毕达哥拉斯的诨号,直到离开学堂。但是路易·朗贝尔目光敏锐,他看到我们童稚般的胡闹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面部不由露出蔑视的神情。他的态度从容不迫,体力与年龄相吻合,凡此种种都让我们中最喜恶作剧的同学对他有所敬畏。至于我,则一直在他身边,静静地观察。 ①毕达哥拉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