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武侠 > 偷拳 > | 上一页 下一页 |
白羽简介 | |
|
|
白羽(1899~1966年),本名宫竹心,山东省东阿县人。军人之子。少年时即有志于“讲学著书”,长大后投考师范大学,后来惨遭家难。他本是纨袴子弟,却从此开始了20年的贫困生活。在通州一家公馆教书,一月才15元报酬;给北京《益世报》投稿,每月也才六七元的稿费。 在这中间,他当过书记员、邮局职员、税吏、教师,职员,又曾从军作书记官,做过小贩,卖过书报。他从前做事认真,对人郑重,而在穷困中经历了种种委屈凌辱之后,突然变了一种态度,嘻笑怒骂,愤世嫉俗,而在旁人看来,则又是诙谐可笑、倜傥可亲了。与“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悲剧侠情派”王度庐共称“北派五大家”。 白羽的文坛生涯,始于1926年左右在北京《国民晚报》作编辑,后来该报停刊。张恨水在《世界日报》主编《明珠》副刊,约请他为特约撰述。后来又在天津一所小学教书。 1937年,抗战爆发,天津沦陷后,他便以写小说为生。1937年为天津《庸报》写连载小说《十二金钱镖》,首次以“白羽”署名,从此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的武侠创作。不久他的稿酬也从每万字4元一下涨到了每千字10元以上。 白羽的特点,和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大为不同,他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较多,因此,在人情冷暖中饱含着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精神;同时用看社会的眼光写武侠,又开创武打综艺新风,塑造一个社会化的“武林”,影响一直及于新武侠小说。 ========= 宫白羽(1899—1966),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1899年出生于河北省青县马厂。他的父亲是北洋新军里的一名管带。宫白羽幼年时在天津读书,稍长,到北京求学,十五六岁即开始文学创作。因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追求进步;得到周作人、鲁迅兄弟的大力帮助,《鲁迅全集》中收有七篇致他的长信。在文艺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方面都受到过鲁迅的指点。这时宫白羽的家道已经中落,他先在军队里当书记官,旋又考入邮局,这些工作对他来讲简直是格格不入,于是决定辞差卖文,并就教于鲁迅先生。鲁迅回信说:“我以为是失策的,以文笔作生活,是世上最苦的职业。”宫白羽没有听从鲁迅的劝告。卖文不足以养家,他就去作税吏、小贩,当编辑,干校对,可是他一心想的却是创作,到哪儿也干不长。因此直到晚年,他一直对自己走向文坛而悔恨不已。 宫白羽极富创作天才,20世纪30年代中国击技小说盛行,他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不得不把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聪明才智集中于此,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生涯。他曾说过:“环境与饭碗联合起来,逼迫我写了些无聊文字……这是文坛的耻辱。”宫白羽的第一部击技小说是《黄花劫》,不久他与另一名武侠小说作家郑证因合写了《十二金钱镖》上半部,自己独立完成了这本书的下半部。接着,又陆续完成了《金钱镖》、《武林争雄记》及续集《牧野雄风》、《血涤寒光剑》及续集《狮林三鸟》、《毒砂掌》、《摩云手》、《联镖记》及续集《大泽龙蛇传》、《剑底惊螟》、《子午鸳鸯钺》、《粉骷髅》、《太湖一雁》、《青萍剑》以及《绿林豪侠传》等等,其代表作是《偷拳》。几年间,宫白羽发表了几十部作品;加上他的其他文艺创作、杂文和译文,总字数不下千万,一举成为中国有名的武侠击技小说家。50年代初,又为香港《大公报》写了《绿林豪侠传》;当时《大公报》的副刊编辑,乃是后来成为武侠小说名家的梁羽生,后来梁羽生写信给宫白羽之子宫以仁说:“我最初写武侠小说,亦是受令尊影响的。”宫白羽的这些小说有的至今还在翻印流传,或演绎为声像作品。 天津沦陷期间,宫白羽又致力于中国文法以及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用以考证古史,在《新天津画报》上连载有《甲金证史诠言》,在《立言画刊》上连载有《白鱼琐记》。这项研究持续到50年代末,后因患脑血栓而中止。近年,《甲金证史诠言》经人整理,重新发表于香港的《中华国学》杂志。 解放后,宫白羽被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文联委员等职。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