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还珠楼主作品集 > |
蜀道难 |
|
叶洪生 某平生雅好文学、戏曲,尤嗜武侠小说;自少至长,未尝须臾离。算来匆匆不觉有甘五年矣,春去秋来,岁月不居;向往所阅武侠说部何止千百?堪叹泰半已成过眼云烟!唯有少数几套名著长留心空脑际,不时激起阵阵风声水响,洗涤着我少年的崎岖、青年的浪莽以及壮年的情怀与忧思! 其中最引人入胜且百看不厌者,厥为民初一代武侠宗匠还珠楼主李寿民氏所撰的旷世奇书——《蜀山剑侠传》。这部长达四百余万言的空前巨著,文字佳妙,内容宏富,仙佛神怪,无奇不有!它非但左右了近半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流势,同时也开创了世界神话小说史的新纪元。巧的是,它还是我的“武侠启蒙”书! 回首前尘,与《蜀山》结下不解之缘,远在民国四十五年我正念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说来有趣,初见《蜀山》并非在书肆中,而是在孩童们常用来玩耍的圆形纸牌上。那时,“打圆牌”的游戏极为风行,小学生课余均趋之若鹜!我由圆牌上所印的图案而认识《蜀山》人物;继而由“小人书”(连环图书)上,进一步得悉《蜀山》故事——及至看到神驼乙休被困铜椰岛、倒翻地肺这一折,不禁眉飞色舞,神为之夺! 然而好景不常,《蜀山剑侠连环图》流行一阵,忽焉绝迹市面。在这当口上,欲罢不能的“小蜀山迷”只好人书肆、寻仙踪,租来一本本《蜀山》原著,埋头苦读那密密麻麻、内蕴玄机的“有字天书”!记得当时因年纪大小,识字不多,囫囵吞枣看《蜀山》,只能看热闹而不能看门道;于其中的精微奥妙之处,全然无法领会。及年事稍长,重温《蜀山》,方渐如倒啃甘蔗,真味尽出。 惟一般书肆所备置的《蜀山》多残缺不全,有一本没一本的,实在令人牵肠挂肚;而在我多方搜读《蜀山》之余,始接触到其它各家的武侠小说。但经过还珠妙笔的点化之后,眼界自高,看别的书总觉不过瘾,大有“除却蜀山不是云”之概。 天可怜见!从我八岁“打圆牌”、九岁看“小人书”,嗣后每至一地则踏破铁鞋,寻访“还珠仙踪”;前后历经十年之久,才将《蜀山》全套(五十集)购齐,得偿平生夙愿。 诚然,《蜀山》是部妙绝人寰的奇书,是中国“出世武侠”小说的经典之作。没有看过《蜀山》者,不足与言武侠;没有看过《蜀山》者,岂知还珠楼主幻想世界的“宫墙之美,百官之富”!为使世人能正视并欣赏到《蜀山》的文学价值,笔者乃以多年阅读心得,勉力撰成《惊神位鬼话蜀山》一文,于《民生报》副刊发表。早先因顾及多数新生代读者未能一睹“蜀山真面目”,故报上连载偏重介绍,于评论部分概付阈如,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讵料各方读者反应热烈,纷纷要求结集成书,于是乃鼓余勇,增补改写成《蜀山剑侠评传》。 本书在基本上保留了《惊》文之骨架与内容,但在各方面均有大幅度的补充;其中尤以新增《重要人物篇》约五万言,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所耗心力独大,也最难落笔。而在体例上,本书是采取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每逢关键处,必摘引原文相印证,以便未看过《蜀山》者能借此精采片段而略窥原著风貌。 慨乎言之,《蜀山》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百科全书”;欲穷其门道,表其热闹,谈何容易!然而计年来魂牵梦绕,我对她始终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若不把这些久藏心底的话语和盘托出,就好像是“因果未了”,永远得不到大解脱、大自在!是故我明知这是一桩治丝益棼、吃力不讨好的事,却仍然“衣带渐宽终不悔”,毅然决然地去做了!而在撰写评传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问题之多、困难之大,实在无法以笔墨形容。仿佛耳畔又响起李白《蜀道难》的吟哦声: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确,探索《蜀山》之道委实太难;往往斗室徘徊,终宵苦思,竟不能成一字。 以言其神仙世界——“蚕丛及鱼冕,开国何茫然”! 以言其写景造境——“飞湍瀑流争喧肌,(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以言其叙事叙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以言其谈玄说理——“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总之,在在令人“以手抚膺坐长叹”! 然而蜀道固难却难不倒天下有心人。经过了两个多月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努力,我终于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如期完成了《蜀山剑侠评传》。虽然以严格的文学尺度来衡量,这本书评专集尚未臻理想,但我实已竭尽所能,将还珠楼主与《蜀山》作了一次全身健康检查! 差堪告慰者,毕竟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第一本较有系统地评论《蜀山》的专书。我不敢说读者阅此就“可以横绝峨眉巅”,但至少一得之愚,当有助于世人对《蜀山》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是的,我愿做一个《蜀山》神话的诠释者,这便是我献给千千万万爱好武侠、幻想、神话文学的朋友们的一本《(蜀山)入门指南》! 有志探宝山者,盖兴乎来!是为序。 (录自作者著《蜀山剑侠评传》,1982年10月台 湾远景出版公司出版)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