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墨余生 > 琼海腾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 | |
|
|
第一回 雨箭风刀飘蓬登异域 人亡家破往事话从头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远,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唐朝李德裕这首诗,把海南岛描写成鬼门关那样可怕的地方,到了宋朝,这种观念仍然没有改变。苏东坡贬到海南之后,他的谢表中就有“并鬼门而东鳌,浮瘴海以南迁,孤老无托,瘴疠交攻,子孙痛哭江边,魑魅逢迎海上。”的怪句。因为海南远离中国大陆,古时是“雕题”,“凿齿”之国,汉武帝命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南粤,遣兵经略海州之地,北置珠崖,南置雇耳等部而叫做琼崖,后经马援、李德裕、李纲、苏轼、赵忠简等人,陆续开发,这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海外乐园,人间琼岛,渐渐被中原人士所知,不过囿于北人轻南的观念,仍认为海南是蛮荒不毛之地。明宪宗时,海南邱濬高中了传腕,历任太子少保,着了“幼学故专琼林”; 明世宗嘉靖时,海南的海瑞扳倒严嵩,中原人士歧视海南的成念,缓稍为改受过来,可是,仍以海南作为充军逃捕之地,把大好河山,委弃不用,正是令人浩叹不已了。 尤其历代昏君庸臣,把朝内的忠贞人士,眨的眨,遂的逐,充军的充军,这些被眨被逐的人物,不少大智大慧、刚毅不拔之士,他们到了海南之后,开辟蛮荒,教育黎庶,振兴文化,所以明朝中叶之后,中原虽然鼎沸,北方遍地烽姻,而处于海外一晌被歧视为“不毛之地”的海南,却因为有了些孤臣孽子的经营,不但留得一片净土,反而保存了民族的气节,使文物蒸蒸日上,现在海南约五公祠,挂有朱道台撰“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之海外;道契前贤,教与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的对联,短短几十个字,已经写尽历代昏臣庸臣的嘴脸,写尽先贤拓荒奋斗的功绩了。 却说明朝第六代的英宗皇帝即位时,还是九岁的孩子,所以被侯臣王振揽权,不论是匹夫贩卒,只要走王振的门槛,无一不是高官显爵,如果胸怀磊落,不愿向奸佞低头的,那管你是圣贤豪杰,忠臣义士,不但没有进身的机会,甚至于还要被刺配充军,或秘密处死。在“君子道消,小人道长”的情形下,勃内群奸争利,朝外连年杀伐,已经是崔符啼聚,遍地烽烟了。但是王振那管国家是否丧失元气,只图个人权利,最后还要挟英宗皇帝,御驾亲往瓦剌,激起“土木之变”,连到皇帝也做了也先的俘虏,后来朝内拥立景帝,国内大冶,奉英宗为上皇,可是并没有多久,又被曹吉祥、石亨等奸臣,迎上皇复位,造成“夺门之变”,按着就大大的杀戮一番,因此,朝廷也焦头烂额。 就在“夺门之变”这一年的深秋,海南岛清澜港附近向沟材的村民,看到最近几天风色不好,不敢驾舟出海捕鱼,只好藉着这个闲暇的日子集结在沙滩上,有的补破纲,有的在闲坐聊天,在这满天红霞之下,又涌起黑色棉花似的块云,虽然是大好的黄昏,但在有经验的海边渔民眼里,知道暴风雨快要来临了,因为沙滩离开村子很近,同时,海南的暴风每年总要起好几次,当地的人们已经过惯了风暴,并不觉得它怎样可怕,所以沙滩上除了几位老人家看看天色,盘算着暴风来临和遇境的时刻之外,其馀的村众,谁也不把它当做一回事,沙滩上仍然充满了笑声,黄昏的凉风,更增加了人们的快感。 风势越来越紧,黑棉花似的乌云越涌越多了,没有半顿饭的时光,红霞已经淹没在浓黑的云层里,海面上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地向海岸冲来,并且夹着凄厉的骄啸。 沙滩上的人群,这里再也不能保持宁静了,老婆婆和一些女人们赶紧抱着,拉着她们的孩子向村里跑去,呼唤声、哭嚷声,响遍了沙滩上的空间。正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忽然响起又尖又锐的声音,这个盘音在呼着:“大伯!大伯,你快看那海里漂着什么?”沙滩上还有少数的男人顺着那呼唤的小孩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禁吓了一大跳。 原来那方向离开海岸约一里多路的海面上,正漂流着一艘小船,一个滔天的巨浪把那般小船推上浪的顶端,突然又把它吞没了,按着另一个浪头又把它推上去,这样一隐一现地在海沟里荡着,滔天的巨浪,昏黑的天空,包围着一叶的小舟,岸上的人们虽然不知道船上是否还载有人,可是都为了那艘小船担心,替那船上的人捏一把汗,谁也希望那艘小船能够被浪花推近岸边,让船上的人们得救,这个时候,沙滩上的老人也在岸上替那艘船合十祈祷,在喃喃不绝地祈祷。 可是,尽管巨浪一个接一个向岸上猛袭,但那艘小船却慢吞吞地并没有移动多少,泼墨似的天空反而迅速地泻下一缕乌云,海水夹着啸声卷起一条巨大的水柱,“完了!完了!”被称为大伯的那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猛搓着双手在喊着,沙滩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龙卷风就要把那般小船带到天上去,最少也会把它撕成无数的碎片,因此,个个都失常地大喊起来,慈祥的老人们轻轻地辍泣,两手掩住脸孔而不敢再看这幅悲惨的情景。 说到这种“龙卷风”,真是非同小可,它来的时候常常是没有预兆,陡然间,飞沙走石,天上的云脚垂到地上,地面上的树木,房屋,人畜,统统被它吸到云端里去,而成为太空的旅行客,这些旅行客再临到地面的时候,没有一件不是百孔千疮,支离破碎,这是陆地上龙卷风的威力;如果龙卷风发生在海上,那就更有奇景可观,开始由云端下迅速成为柱状下垂,将到海面的时候,海水狂啸,巨浪滔天,同时海水也被吸成一条巨型的水柱上升入云,在这条水柱附近半里内的鱼虾、船舶,无一幸免,随着风势旅行了千数百里之后,风势渐渐衰落,鱼虾、船舶、海水,都成了阵雨下降,造成了水灾,海南岛每年总要经几次龙卷风和台风的袭击,而龙卷风造成的灾害更大,因为台风有预兆使人畜能够事先躲避起来,而龙卷风是没有方法预防的,它光临的时候。快如雷电,连躲也来不及,难怪向涛村的人,赌得不敢看那摇曳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小船了。 但实际上的情形并不像涛村人意想那么坏,约莫过了半顿饭的时光,远处的天空显露出一线的曙光,那根巨型的水柱渐渐移向东北角,倾盆的大雨挟着排山倒海之势,从远处向海岸袭来,虽然这些情况不过是瞬间的事。但经验告诉海岸的居门,是龙卷风已经掉头而去了这时候,呆在海滩上的人,却发现了奇迹——那一艘小船并没有因这次台风而破碎,也不因为巨大的海浪而沉没,相反地,它已经顺着风雨的来势,而慢慢地更接近了岸边,使得向涛村民起了小小的骚动,并且收同了刚缓紧张的心情。 向涛村的人,有的立在沙滩上,有的站在屋檐下,但几乎每人都翘望着海里漂流着的小船,每一对眼睛都向那船上搜索,希望发现船上是否还载有人,而船上的人是否还能够活着?虽然仍旧是黄昏的时刻,小船离岸不过是只有半里,可是因为天上的乌云还没有完全散去,海面上仍然是一片模糊,普通人的目力,当然不可能发现什么,但由小船的型态看来,已经可以确定不是本岛的船舶,因为向涛村住的十有八九都是渔民,他们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驾着他们的渔船,绕着海南岛捕鱼、捉虾、取蚌,甚至于还到过东沙、西沙、团沙、围川、浮水洲等岛屿作业,所以这一带的各型渔船、货船,只要经他们的眼里,他们立刻可以指出那一种是潮州船,那一种是围洲船,绝对不会有毫厘的错误。 但是,这一艘小船的外型是那样地陌生,显然不是邻近各地的船,更不是本岛的船,所以他们在辩论着那般小船,到底是福建的、或是浙江的。不管那艘船是否有人,但渔民大都有互助的义气,尤其是意味着海上遇难的苦况,而对小船上的一切都寄以同情,这时候竟有几位年轻的小伙子,脱光了上衣,携带了绳索,准备冒着风浪的危险,游泳到船上,希望能够迅速把那般小船解救,如果不是有些较为持重的老人阻挡他们,那末他们必然这样做了。 在向涛村里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有一艘外地的小船漂来本岛,经过了暴风龙卷风的袭击,仿安然无恙向他们的村子接近,他们离开海岸较远更不能看到船上有什么人物,可是他们却体会到,那艘小船必然还另外载有人,不然,它就不可能漂流那么远的路,而且能保持它的方向接近岸边,而不被海潮和潮和湾流冲走,不过船上的人经这次风暴的袭击之后,能否保持活命,倒是一个疑问了,不过这次风暴的时间很短,船上的人可能只是晕了过去,如果没有完全死去,那么还可以施行急救,这个村里以前也有过救助被难人的经验。所以王大伯的家里,得知小船还没有沉没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奏好了姜汤、稀粥,等待在沙滩的村众救人归来,同时还预备了几块门板、油布,叫来几位精壮的村民带往沙滩。 正在村民把门板带到沙滩的时候,小船距离岸边也只有四五十丈远近了,如果在平日,再远一点也可以看得清楚,但这个时候已经是夜幕低垂,天空仍是一片漆黑,如果不是岸上的人老早注视着小船,那末可能连小船的影子也找不到了因为这样,原来已脱了衣服的小伙子再也不能忍耐了,他们早就把一段一段的绳子连接成百多丈的长绳,盘推在沙滩上。 这时,一位二十来岁的青年奋勇地把麻绳的一端,缚着自己的腰,他对王大伯说一句:“大伯!请你叫人招呼这堆绳子。”之后。来不及向别人招呼,就很快地跑到海边,一个“惊蛙入水”,但听到“扑通!”一声,白浪滚滚,他头顶前面的海水,分成两道斜缕,汹汹涌涌地向他的后面直泻,人已经离岸五人丈开外了,盘在沙滩上的绳堆、很快就只剩下一小捆,一会儿,听到船上一声长啸,守着绳子的壮汉们,用熟练的手法,很快地收回绳子,小船如箭般向岸上直射,因为人多力足,小船竟被他们拉上一半搁在沙滩上,及是一阵欢呼“王大伯船上有三个人哩,都晕过去了!” 这时人们急急地涌到船边,王大伯迅速地分配人手把船上晕倒的一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抬到门板上,按着抬起来向王大伯家里飞跑,归途中,王大伯牵着那首先上船的青年,很激动地说:“世成,今天真亏你,不然,那船上的一老二少还要再捱上半个时辰,就恐怕没有救了!” 世成说:“那没有什么,但是,大伯“你看这几个人能不能救呢?” 王大伯说:“现在我还说不定,我们赶快回去看看吧,你也不要回家了,就在我家里和我喝几杯酒,赶赶身上的湿气吧!”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